摩根士丹利邢自强:全球产业链的地缘政治挑战

来源 | 《财经》新媒体   

2022年07月31日 14:07  

本文1753字,约3分钟

“当前全球为了抑制高通胀,特别是欧美把通胀压下来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进入技术性衰退风险比较高。”​7月30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

邢自强认为,过去两年多,美国大水漫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潜在后遗症被美国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部分忽略了,这种宽松显然超过了当时的需要,一旦经济需求开始复苏,再叠加“美国版本的共同富裕”等多重因素,通胀将会上升。

他还强调,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确实有跨国企业把地缘政治因素上升到了产业链布局的重要考量点之一。明显录得有FDI(外商直接投资)上升的地区包括墨西哥、东南亚、印度、越南等经济体。东南亚的国与国之间有奇怪的反差:跟中国竞争格局比较接近的,比如新加坡的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越南的制造业,在慢慢恢复生机。

以下为发言实录:

邢自强:刚才各位嘉宾把全球和中国经济面临的痛点分析得比较透彻,我补充一下滞胀的风险。本质上是因为这次全球为了抑制高通胀,特别是欧美把通胀压下来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进入季度性衰退风险比较高。

美国大水漫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潜在后遗症被美国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部分忽略了,这种宽松显然超过了当时的需要。一旦经济需求开始复苏会使得通胀上升,再叠加“美国版本的共同富裕”——拜登政府采取的很多刺激政策里蕴含了要增加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对高收入群体调节税率以及一些福利性的政策,此外再加上逆全球化一些产业链的重构,“通货膨胀卷土重来”被我们言中了。

遇到这种局面,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中央银行,正大幅度加息,矫枉过正。过去两个月每次加75个基点,未来五个月我们判断会加50个基点,到今年年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到3.6%-3.7%,这种矫枉过正式的加息,引发经济衰退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但关键的点在于,美国这次不见得会产生伤筋动骨的永久性经济伤疤。因为它从居民到企业端的资产负债表比较健康,没有太多的加杠杆,因此这次由于加息过猛过快带来技术性的衰退,有可能能够熬过去。我认为这还不适合和七八十年代的大滞胀相提并论,那时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些长期的增长阻力。这次我们并没有发现美国经济出现这些永久性的伤疤。

回到中国本身,我们可能要注意,过去两年半多种因素交织之后,我们的消费、民营企业受到疫情的影响,政策需要避免出现永久性的经济伤疤。

张燕冬:对中国来说面临着一种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压力,我们在下边调研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比较严重的,包括一些高端的技术,高端的前端的一些产品,您怎么看这个问题?中国怎么应对这样的压力?

邢自强:您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当然有中美关系的摩擦,美国采取了一种竞争性、对抗性的策略,希望实现部分产业链的回流,或转移到一些属于其地缘政治联盟的更友好的经济体,不过度依赖中国。在这之外,我们看到在俄乌冲突之前,美国政府做什么,它的企业未必会跟随。但是俄乌冲突之后,确实跨国企业把地缘政治因素上升到了产业链布局的重要考量点之一。

我们最近调研了414家跨国企业,发现他们对中国新增FDI投资意愿确实有一些变化。以及俄乌冲突之后,对产业链的备份诉求在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过去产业链布局是效率优先,现在慢慢变成了效率和备份并重,多元化很重要。

在这414家调研的跨国企业里,过去五年里考虑新增FDI投向产业链的时候,有一半的企业考虑投在中国。现在这个比例下降至不到23%,相反在明显的新增FDI里面,上升的是墨西哥、东南亚、印度、越南等经济体。

东南亚的国与国之间有奇怪的反差,经济上比较依赖中国的,比如说泰国,它的旅游业依靠中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旅游业比较萧条。跟中国竞争格局比较接近的,比如说新加坡的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比如说越南的制造业,现在在慢慢恢复生机。而且东南亚下半年会举办两个主场外交,G20峰会和APEC,他们的口号都是重新开放,重新连接,都在身体力行。考虑到这些因素,现在产业链重构的压力比五年前上升了很多,我们一定不能高枕无忧。

谢谢!

打开财经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相关评论 
打开财经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门推荐
打开财经APP,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