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领导者真的都需要具备高情商吗?将情商概念引入管理领域的意义何在?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陈玮带领我们回顾由彼得·德鲁克所著的《自我发现与重塑》一文。
《自我发现与重塑》这篇文章是德鲁克先生于1999年时候发表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重要呢?为什么到现在还有现实意义?最重要有两个原因,第一,这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功、一生的快乐幸福的一篇文章,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篇文章;第二,现在我们处于乌卡(VUCA)时代,在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世界,个人怎么管理自己、怎么重塑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所以直到现在这篇文章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
讲到重塑,我特别要讲一位以色列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几年前写过《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三部曲。他曾经说“2050年我们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有一点我们知道,从现在起到2050年,一定要多次不断地重塑我们自己。”我非常认同这个看法,重塑自己、重新审视、自我发现、管理自己变得非常重要。
一、人生的三门课BBC
在这篇文章里德鲁克先生问出了许多问题:你会管理自己吗?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做事方式是什么?你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你知道怎么样去成长?你知道把自己放到哪里才能对世界作出最大的贡献?你能够在头脑保持清醒的情况下,持续工作50年吗?许许多多的问题持续贯穿整篇文章。你可以看到大师非常善于用问题进行自我引导,他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把自己引向深度的思考,这种自问自答已经变成他人生的一种习惯,他永远都是用问题来引导自己要往什么地方去走。我建议大家在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不妨用这些问题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在什么地方。
《自我发现与重塑》根本上讲了三件大事,我总结了一个简单模型叫BBC:Becoming(成长)、Belonging(关系)、Creating(创造),我们为人在世一定要搞清楚这三件大事。Becoming就是你现在是谁?你要成为谁?而且最重要的是ING(进行时),成长是永无止境的一个过程。Belonging就是要有归属。重新审视自己跟世界的关系,跟身边人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质量给你带来了多大的痛苦跟快乐、幸福。光有成长、关系还是不够的,还要有Creating,你在世界上还需要不断的创造,对社会有所贡献,才不会枉来世界一次。所以BBC其实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件大事,也可以说是德鲁克先生在这篇文章当中讲的非常重要的事情。
相对来看,这篇文章里德鲁克先生最主要讲的还是成长和创造,但是他也讲到了一点关系方面。他特别提到跟老板的关系,他很早就提出了Managing up,也就是管理上级、管理老板。我常常也说,你如果都不能证明你能够有效向上管理,那么你作为打工人就不会有太大的前途,因为老板可以决定你的晋升、你KPI成绩,你跟你老板关系都搞不定的话,怎么可能有快乐、怎么可能有成功呢?德鲁克先生讲你自己要搞清楚自己,同时你也要搞清楚你的老板,构建跟老板建设性的关系很重要。他反复在问我们一些对人生事业的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二、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反馈分析法
在本文中德鲁克先生介绍了一个重要方法论——反馈分析法。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在过去有很多的目标,我希望三年写成某一本书,或者三年攻克一个难关,然后我到三年的时候,我要很诚实地想一想有没有做到,为什么没有做到,什么地方没做到,什么原因没有做到,到底暴露出自己什么弱点。还有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叫事前复盘,跟我们知道的事后复盘形成对照。事前复盘,就是在事情启动之前,先预想一下,这件事情如果失败的话,会在哪些地方失败?会因为什么失败?我怎么去避免失败的可能性。所以这两种分析法都是可以用的。
德鲁克先生长期从这个方法中,经过自己的不断复盘、不断反思反省,获得自己对自己的很多认知,他后来走了另外一条非常不寻常的道路,最后变成了管理学大师。他这一生是很荣光的也是很幸福的,并且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在他96岁去世之前,他都有能力不断地创造价值,所以这个事情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德鲁克先生还提到了在自我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到底应该扬长避短还是扬长补短?德鲁克先生的看法是,不要做不擅长的东西。虽然扬长避短是对的,但如果这个短板太短了,短到连长板都发挥不出来,那就很有问题了。因此有一些坏习惯、有一些坏毛病还是要改的。
我自己的想法是,不要在太早的时候过度地定义自己。未来世界需要反脆弱,需要面对混沌的局面,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见招拆招,需要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很难每次都谋定而后动。感知这个世界也很难,你怎么办呢?不可能要把这个事情搞明白,你就先干起来再说,边干、边感知、边产生策略,这时候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所以我们有时候不要自我设限。
三、持续精进与成长的方式
我一直对我们的学员说,你要准备好,一辈子至少要经历一次被炒鱿鱼的情况,可能是多次。因为这个世界太复杂、太混沌、太无常、太混乱,这种情况下你怎么办呢?一定不要自我设限,而是要敏捷学习。什么叫敏捷学习?敏捷学习就是要勇于去尝试新的东西,不管是不是我想做的,是不是我擅长的,有的时候就要试试看,不管是否成功,但你可以对自己、对世界产生新的意识、新的观察、新的洞见,这都是未来面对肯尼芬模型所说的“高度复杂跟混沌的世界,反脆弱的方式是绝对绝对有用的”。
如何去持续精进?如何持续成长?除了敏捷学习,还需要通才加专才,即“T”模式,具有一定的横向全面性,但也需专攻于某个领域,要有自己的杀手锏。自我持续精进会让自己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除了不断在某一个领域持续精进外,还需要钻研第二个,是我们常常说的π型,要找到两个领域或者三个领域去深入钻研,相对来说还是很厉害的。如果你持续精进,确实有可能比同龄人变得更加有广度,也更加有深度,这个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方法论来说,麦肯锡提供了一个公式 “3×3×3”。具体什么意思呢?每年都要选择三个领域,建立三个目标,找三个师傅,不断打磨自己。“3×3×3”是非常形象、生动、具体的方法论,你还是要找到持续精进的方法论,不断打磨它,这是德鲁克先生非常看重的。当然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是德鲁克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讲到的:什么是你的那盘菜?哪件事情让你百做不厌,不会倦怠?
乔布斯也曾经说过:找到你的激情。因为这件事情你觉得很有兴趣,持续可以做几十年,如果没有找到怎么办?乔布斯说继续找,直到你找到为止。因为这是我们一辈子要回答的问题,找到你想干的、你能干的、你喜欢干的,这三个东西的交叉点,就变成了你的那盘菜。
四、自我管理的基础:身体管理
自我管理不仅包括我们刚刚所谈的认知管理、情绪管理,还有最容易被忽视的身体管理,这也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因为现在人的寿命很长,不管你现在是20多岁、30多岁、40多岁还是50多岁、60多岁,你都要去想一想,未来的时间你怎么能够头脑清醒地工作50年?
我以前在万科做首席人力资源官执行副总裁的时候,曾经面试了非常多的社会当中的高管,但是很多40岁左右的人已经太疲惫了,他们真的有可能干不动了。很多人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要把身体健康看成非常重要的基本训练、基本功。
自己的身体自己要负责,这一点就像德鲁克一样,他说要像一个CEO管理企业一样进行自我管理,包括身体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从这一切事情上来说,德鲁克先生在20多年前写的这篇文章,对现代人在乌卡时代、在混沌时代、在需要反脆弱的时代,我们怎么样不断自我重塑、自我发现、自我管理,是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我想跟大家提几点建议,这个建议也是给我自己:
第一、要持续努力,搞明白自己,才能搞定自己。
德鲁克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跟我们介绍的反馈分析法是非常有用的,要不断问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弱势是什么?特点是什么?价值观是什么?除了自问自答和反思反省之外,你还需要获得他人的反馈,或者主动寻求反馈。
第二、全身心投入到现在所做的事。
不管现在如不如意,现在状态好不好,都要all in,什么叫all in?把你全身心的心力、体力、脑力都放进你现在做的事情上面,不管你喜不喜欢自己的老板,不管你喜不喜欢自己选择的赛道,或者不管你喜不喜欢自己所处的公司和环境你都要all in,为什么呢?因为all in对自己有好处。只有all in,你才可能真正达到感觉良好,幸福感也就强了。第二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这些都是你自己的,这是你培养自己优势的出发点,你自己all in关注当下、活在当下、享受当下、跟真正拥有当下,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既要对自己狠一点,又要对自己好一点,要保持心理平衡。
德鲁克先生讲自我管理、自我精进、自我重塑,你可以看得到他是很认真的人也是很要强的人,希望自己怎么怎么去自我管理,我们对自己狠一点的时候,同时也要对自己好一点。人生一切都不容易,所以有时候要学会放过自己,也要有一点自我慈悲。只要你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总的方向持续进步、持续成长、敏捷学习、不断精进、不断追求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就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五、互动问答
年龄是现在时代非常大的焦虑,请问您怎么看年龄焦虑的问题?
陈玮:年龄焦虑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越来越严重的乌卡时代,混乱或者混沌时代所给我们的压力。22岁的人应该做什么呢?我觉得22岁的人就应该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迅速融入社会和获取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最好能够找到一个导师或者多个导师,他可以是一面镜子,引发你深刻的思考。
到了35岁大家都很焦虑了,上有老、下有小,对未来心里非常担忧恐惧。怎么办呢?这时候焦虑没什么用,过去该努力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是你要知道你要活到85—95岁的话,35岁才是刚刚开始,从现在开始规划也来得及啊。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可以更好的认清自己,搞清楚你一生的激情所在,这是最重要的起步点。
有一位下属从公司的销售经理转到项目部任总监,任职近一年了,喜欢亲力亲为而非带团队,如果扭转其思路,就是说如何帮助下属从一个销售的一个精英转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陈玮: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你跟他说:你继续这样做,就只能做一个个人贡献者。我为什么要给你管理的资源、管理的头衔、管理的薪水让你做个人贡献者呢?当然你要去发现他为什么这样。他为什么享受这个事情呢?他是内心有什么恐惧吗?他怕自己不亲力亲为做不出成绩人家把他干掉?还是他内心太享受亲力亲为这个过程?他有一种价值观说做领导就应该亲力亲为身先士卒?不一样的人他内心的底层逻辑首先是不一样,你首先要搞清楚底层逻辑是什么,搞清楚才可以对症下药。所以要让他慢慢从认知上、情感上最后变成行为上发生重要的改变。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心理损耗比较严重,也有好多这种躺平、内卷的情况,如何来保持这种热情和找到个人的使命呢?您能不能给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些什么?才能够保持这种热情和能量。
陈玮:具体的建议我其实刚才已经给过了,第一步就是先从锻炼身体开始。有很多人的能量缺乏是因为他身体上就不提供能量了,这样只会恶性循环,只会越来越差。第二个精神上也要获得能量,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很重要,因为每天做的这个事情是你喜欢的,你自然而然会觉得很有能量。但我们现在要警惕塞利格曼教授所讲的“习得行无助”,就是我觉得我都努力过了,我都尝试过了,都是没用的。这种心态就是习得性无助。我们需要产生一种“习得性乐观”和“习得性的能量,帮助我们有勇气去克服人生当中各种的困难、挑战跟不如意。
内容来源:「案例周」哈评百年经典重读系列直播
公众号文章编辑|马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