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农业农村部主导,腾讯出资共同组织实施的“耕耘者”振兴计划正式启动,计划对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培训,三年实现线上培训100万人,线下培训10万人的目标,进一步提升村民“数字素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但是,在人才结构上,绝大多数人虽然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与乡村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连,但是由于缺乏较高层次的系统教育和专业培训,很难在当下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与时俱进。更为突出的是,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牵引作用的乡村本土领军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与腾讯签署“耕耘者”振兴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在线上,依托微信小程序搭建了“为村耕耘者”知识分享平台,借助企业微信App,为乡村提供数字化治理工具;在线下,形成了“分段式、进阶式、参与式、重转化”的培训体系,并完成了四川德阳广汉市、广西梧州蒙山县、广东汕头澄海区等地试点培训工作。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涌现出“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一批乡村治理务实管用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油溪桥村是运用乡村治理积分制的典型,也是“耕耘者”振兴计划的试点研学基地。在油溪桥村,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户主文明档案袋,好人好事、乡风文明、环境卫生、尊老爱幼等都有相应积分,为村里出力的,按照章程在档案袋里加分,违反村规民约的,按照章程扣分,村民按照积分多少享有集体经济收入分红、奖励,油溪桥村也凭借“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的成功实施脱贫致富,由“空心村”变身“亿元村”。
通过参与“耕耘者”振兴计划,油溪桥村“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这一管理方法实现了数字化:村规民约、户主文明档案袋、积分规则及组织流程完全搬到了线上,积分管理方式也由传统的纸质档案变为微信小程序,村干部和村民可以在上面进行积分记录、审批、公示,村庄治理成效可实时查看。
油溪桥村党支部书记彭育晚表示,过去使用积分制时,每周要开一次会,并且以纸质形式办公,有时一些人不能及时参会,导致统计分数很繁琐。积分制通过“耕耘者”数字化运营后更加规范,效率也更高了,为村干部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县级送教”是“耕耘者”振兴计划线下培训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县为单位,由县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乡镇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等乡村治理骨干人才组成“同学”队伍,分小组展开学习竞赛,脱颖而出的优胜团队有机会获得额外的产业帮扶奖励,培训表现优秀的学员可以晋级,到“耕耘者”研学基地参加研学培训。
据介绍,通过“耕耘者”振兴计划,目前“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工具”已在油溪桥村、四川德阳广汉市等地充分运用,极大提高了实施效率,并拟在广东省全面推广。
四川省广汉市委组织部部长王俊表示,“耕耘者”振兴计划的信息化方式,极大提高了积分制推广的便捷性和实施效率,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标,而且这个方案不仅可以用在乡村治理中,组织部门的干部通过培训学习并掌握之后,还把它运用到了党政干部的管理当中。
“‘耕耘者’振兴计划创新了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培养百万人。”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一级巡视员、副司长毛德智表示,乡村振兴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投入和参与,这种企业助力、面向社会开放的进阶式培训,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务实举措。
“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和数智乡村发展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要坚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条主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指出,科技公司综合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为推动乡村产业数智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生活智慧化等方面的探索走在了前面,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成为推动“三农”发展的新增长点。
(《财经新媒体综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