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财政部作为第一大股东出资90亿元,中国再保险集团、农业发展银行、中华联合财险、国寿财险、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平洋产险、国寿财险等九家单位共同发起筹建的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农再),甫一成立就受到了多方关注。
在2020年12月31日,中国农再获得银保监会批准开业,注册资本161亿元,时至今日已经开业满一年。据2021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中国农再2021年营业收入102.98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191.68亿元,分出保费58.53亿元,投资收益1.29亿元。营业支出109.9亿元,净利润亏损6.9亿元 。
中国农再总经理郭莉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月16日,中国农再为226万次农户提供超过950亿元农业风险保障,支持农业保险行业承保了6.4亿亩耕地,12.6亿头畜禽,2.9亿亩森林。
对于未来中国农再的发展,郭莉称,将聚焦发挥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的基本功能,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抵御极端农业灾害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初级产品供给和乡村全面振兴。
财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据了解,中国农再由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共同筹备,中国农再由财政部出资90亿元,占比55.90%;中国再保险集团、农发行、中华联合财险、国寿财险、北大荒投资分别出资10亿元,占比6.21%;太保财险、平安财险出资8亿元,占比4.97%;人保财险出资5亿元,占比3.11%,合计注册资本高达161亿元,是中国唯一的专业农业再保险公司。
来自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司长赵阳任中国农再董事长,来自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童爱萍任监事长,国寿财险总公司原农险部总经理郭莉出任中国农再保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曾任宁波银保监局党委委员、二级巡视员的白云,担任中国农再保险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曾任山东银保监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的王成伟,担任中国农再保险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此外还有曾任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的俞勇、曾任OxfordSustainable Enterprise Ltd.高级战略顾问的高航,以及曾任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的张利,担任中国农再高级管理人员。
时任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在2020年曾提出,中国农再有三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和职责,中国农再一是要着力提升农民在农业保险中的获得感。二是要强化与各级农业部门的对接合作,做好与农业农村部门的信息数据共享,加强与农业防灾减灾机制的协同,发挥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作用。三是要坚持开展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创新,建立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符合中国国情、农情和农业保险行业特点的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
为解决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体系,在2014年11月,原中国保监会推动下,中国境内23家农业保险经营机构和中国财产再保险责任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农业保险再保险共同体(下称“农共体”)。
不过“农共体”是各农业保险公司的松散联合体,不是一个完整的实体法人,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这种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使“农共体”缺乏对成员公司的强力管控手段,此外“农共体”也缺乏完善的分保结构和条件要求,而中国农再国有资本控股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从制度上解决了“农共体”治理结构上的缺陷,有助于解决制约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一系列基础性问题。
据中国农再发布的资料显示,中国农再定位于财政支持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和核心,加强农业保险信息管理和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完善农业生产保护体系的重要抓手,基本功能是分散农业保险大灾风险,推动建立并统筹管理国家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基金,农业保险数据信息共享,承接国家相关支农惠农政策。
农业再保险市场主渠道
据了解,在2021年中国农再与35家农业保险承保机构签署再保险标准协议,推进约定分保机制,承担行业20%的农业保险损失。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965.1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4.78万亿元,服务农户达到1.88亿户次;农业保险深度达到1.16%,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
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需与中国农再签订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标准协议。例如,据该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作为中国农再股东之一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其在2022的农业保险以成数分出方式分出20%给中国农再,对应的再保险保费为25亿元,固定手续费20%。除此之外,中国农再还与其共同建立以省为单位的大灾超赔机制、建立盈余返还与损失调整机制。
郭莉介绍,2020年12月31日开业运营以来,中国农再已经与35家农险经营公司签署了再保险标准协议,分保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20%,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约1万亿元;同时加快推进约定分保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实现农业保险数据汇集对接,总体保单数据核验成功率和精准度达99%以上。
据2021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中国农再2021年营业收入102.98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191.68亿元,分出保费58.53亿元,投资收益1.29亿元。营业支出109.9亿元,净利润-6.9亿元。
目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郭莉指出,中国农再全力支持春耕备耕。主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聚焦农业再保险主责主业,主动适应农业风险保障需求。
二是以更大的统筹层次分散大灾风险。今年春季部分地区可能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发生春旱。中国农再将紧盯农业保险大灾风险,通过再保险的调控功能,完善大灾风险保障,优化风险分散机制,扩大保险保障能力。
三是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要求,以“约定分保业务信息系统”为起点,建设全国农业保险数据信息系统,探索推进农业保险数据治理,加强信息共享。
四是以更优的业务模式支持产品创新。
郭莉称,中国农再坚持保本微利的原则,支持承保机构农险服务网络建设和科技赋能提升,把农业保险“最后一公里”解决好,强化农业再保险保障,发挥再保险“稳定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