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期来看,中美关系要走出下降通道还需要一个探底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避免二次探底。塑造适合时代需要的中美关系需要智慧,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伟大国家,应该具有超越以往历史的洞察和能力。”11月27日,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在第十九届《财经》年会“《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表示。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
章百家认为,近期中美元首视频对话释放出一些积极的信号。第一是两国元首都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仅是对于推进两国各自的发展,也是对于应对人类地球村面临的挑战。第二是两国元首都强调了中美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合作,第三是双方都强调要管控两国之间的分歧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管控战略风险。
需要认清中美关系的三个事实,其一是两国既有矛盾竞争,又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其二是中美各自要确保的大目标存在差异,双方应有回旋的余地;其三,中美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是整个国际社会的需要。
若要使中美双方将近期不断升级的紧张态势转向缓解争端的模式,就需要双方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的基本原则,同时限定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利益的范围;第二是加强中美之间的危机管控,尽快建立和完善各方面的危机管控机制,并使其制度化;第三是应该在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采取积极的姿态;最后,是双方都需要更好地换位思考,有效沟通,化解矛盾,求同存异,从而构建一种以合作为主导的中美关系。
以下为部分发言:
大家中午好,非常荣幸再次参加财经论坛年会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大约在两周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视频会晤,从现在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双方的对话是坦率的,可以说这是中美两国重建战略沟通的标志性事件。
最近几年中美关系一直处在下降通道,这次中美元首视频对话释放出一些积极的信号。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两国元首都强调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仅是对于推进两国各自的发展,也是对于应对人类地球村面临的挑战;第二、两国元首都强调了中美需要进行合作,也可以合作;第三、双方都强调要管控两国之间的分歧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管控战略风险。
当然两国领导人讲话的重点有所不同。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更多是强调两国应该合作。他指出,过去50年的国际关系中,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美关系的恢复和发展,这造福了两国和世界。未来50年,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美必须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同时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了两国相处之道中最重要的三条原则,第一条是互相尊重,包括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的权利,平等相待,管控分歧,求同存异。第二是和平共处,双方必须坚守的底线是不冲突不对抗。第三是合作共赢,中美利益深度交融,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相比之下,拜登总统在讲话中还是把中美关系置于竞争这个基点上,他强调是要确保两国之间不会转向冲突,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要清晰坦诚地对待分歧,双方在利益交汇的地方进行合作。
现实情况是,中美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然而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时候把竞争置于优先地位,以竞争为主导?还是把争取合作置于优先地位,以合作为主导?这两种不同的优先次序带来的结果将大不相同。但是要以合作为主导,其前提是双方对此要有共识,现在中美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显然是有差别的。
应该承认现在中美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同时和整个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世界也有很多重要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关于中美关系认清三个事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就是从客观上看,中美关系现在的局面不同于两国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同时也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大国的关系。简单说,就是两国有矛盾和竞争,同时又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就是剪不断理还乱。应该承认,中美之间确有竞争。近20年来,中美综合国力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是导致两国间结构性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把中国视为前所未遇的战略竞争对手,其中包含着政治、经济、科技、安全等多重因素的考量,并且被置于全球框架之下。在许多领域,两国间的竞争不断向纵深发展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第二点,中美各自要实现或确保的大目标并不完全属于同一层次。中国的大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而美国的目标是要维护其全球的霸权地位。这种目标上的差异,使得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同于传统的、全面的大国战略竞争。中美双方的博弈或者斗争,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必须维护自己的发展权。如果能够认清中美目标上的差异,双方就有回旋的余地,两国就可能跳出修昔底德陷阱,实现双赢。
第三点,中美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是整个国际社会的需要。众所周知,解决诸多全球性问题,如疫情、气候、经济恢复、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等等,所要求的是各国的普遍合作,特别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合作。以大历史的眼光来看,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发展带来的趋势是世界的整合,而不是割裂。如果出现大国的分裂,甚至对抗,其后果对人类社会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如果不是毁灭性的话。
中美双方要想将近期不断升级的紧张态势转向缓解争端的模式,在处理相应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四方面。
第一,双方要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不能越过底线;同时也要限定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利益的范围,避免无限扩大,否则会导致矛盾激化。
第二,是加强中美之间的危机管控,这对于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有重要意义。中美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各方面的危机管控机制,并使其制度化,这一点在当前尤其重要。
第三,就是应该在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采取积极的姿态。两国可以合作的领域是很多的,比如最近双方在气候问题上发表联合声明,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另外在防止核扩散、应对疫情、保护金融稳定、经贸交流框架重组、人文交流等等,特别是要解决全球治理所面临的问题,离不开中美两国的合作,我想这也是世界各国所期待的。
最后,我想讲一点,中美是两个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这两个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制度背景的大国要形成一种以合作为主导同时客观上又有多方面竞争的关系,这在世界历史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殊为不易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很重要的就是双方都需要更好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清楚对方的想法和对方的基本需求,同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目标能够向对方说清楚,更清晰地表达自己,这样才可能做到有效沟通、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就近期来看,中美关系要走出下降通道还需要一个探底的过程,我们希望能够避免二次探底。塑造适合时代需要的中美关系需要智慧,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两个伟大国家,应该具有超越以往历史的洞察和能力。谢谢诸位。
由《财经》杂志、财经网、《财经》智库主办的“《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11月27日-2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聚焦“巨变下的共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