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压龙头地位不保 格力最大规模员工持股计划或难实现

作者 | 《财经》新媒体 任芷霓 编辑 | 潘西  

2021年06月21日 22:06  

本文2573字,约4分钟

在经过多次股份回购后,格力的员工持股计划终于出炉。6月20日晚间,格力电器(000651,SZ)公布了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此次拟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总人数不超过1.2万人,资金规模不超过30亿,是格力史上最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这一计划公布后,6月21日格力股价持续下跌,当日收盘51.11元/股,跌4.79%。

格力方面回应《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大规模持股计划主要为员工激励,让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持股计划来源是此前回购的股份。

值得关注的是,在员工持股计划里格力提出今明两年的业绩目标:2021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10%,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20%,并且符合每年每股现金分红均不低于2元或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若公司业绩考核指标未完成,则持股计划中包含的1.2万名员工均无法享受权益。据悉,员工持股锁定期为12个月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去年格力业绩承压、营收净利双降,空调龙头地位更是被美的赶超,此次股权激励是为了扭转业绩颓势,但是从目前家电行业的大环境来看,疫情之后的家业增长幅度远未达预期,加之行业发展进入存量时代,要想实现10%的增长存有一定难度。

股价打对折激励员工  能否获批尚不确定

作为格力史上规模最大的员工持股计划,此次30亿资金规模的草案备受外界关注。6月20日晚间,格力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细节公布,拟定购买价格为27.68元/股,股份来源为此前回购社会公众的部分股份,拟参与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2万人,资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

这一购买价格为此前回购股份均价的50%。根据格力电器公告,截至2021年5月31日,公司第三期回购计划已累计回购公司股份49.07万股,最高成交价56.11元/股,最低成交价为55.89元/股。

低于市场定价是员工持股计划的常态,因其实现持股需要满足多重业绩条件,但半折的价格实属罕见。受此影响,6月21日,格力电器股价开盘后即跌2.8%,后续持续下跌,当日共跌去4.79%,报收51.11元/股,盘中突破年度最低点,下探至51元/股。

同时,作为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的董明珠,在此次计划中拟认购股数独占大头,在1.08亿股中,拟认购股数上限为3000万股,占比为27.68%。此消息一出引发争议,一部分人士认为,格力在员工持股计划中将股价打对折,是拿股民的钱补贴员工和高管,不容忽视的是,外界对于此次股权激励是否使股东权益受损,存在争议。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表示,目前来看,格力的员工持股计划对格力电器的核心管理层及部分员工是有利的,但对众多格力电器股民不利,今日的股价表现也反应了这一点。而一个公司在推行股权激励时核心决策层股份占比明显偏大,且获得股份的代价明显偏低,很容易给外界留下“利益输送”的嫌疑。

格力方面告诉记者,格力此次大规模的员工持股计划主要为了员工激励,让员工和公司能够共同成长,持股计划的来源正是前段时间回购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格力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须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实施,且具体参与人数、资金规模和股票规模等要素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竞争加剧龙头地位难保  持股计划能否实现?

在格力在此次推出大规模员工持股计划前,其业绩不佳一直备受关注。格力2020年财报显示,其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04.97亿元,同比下降14.97%,净利润221.75亿元,同比下降10.21%。此前格力电器一直是因净利润领先而被称作家电龙头,但2020年在格力营收净利润双降的情况下,美的净利润反超格力,实现272.23亿元。

更严峻的是,在空调这一优势业务上,格力也失去了维持20余年的龙头地位。根据财报数据,格力去年空调业务营收为1178.82亿元,而美的空调业务营收为1212.15亿元。

在多方业绩承压之下,格力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显的尤为重要。格力在公告中称,激励与约束对等,有效绑定公司与员工利益,使员工长期关注公司发展以更好的实现激励效果,本员工持股计划设定公司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业绩考核指标,以达到业绩考核指标作为员工持股计划权益归属的条件。

具体来看,格力提出今明两年的业绩目标为2021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10%,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增长不低于20%,且两年每股现金分红均不低于2元或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若公司业绩考核指标未完成,则持股计划中包含的1.2万名员工均无法享受权益。

员工激励计划还包括对于个人绩效的规定。个人绩效分为B、C、D三个等级,持有人只有在个人绩效考核等级为C级及以上的条件下,才能获得相应股权,其中B级及以上获得100%股权,C级获得80%。而员工若在退休前主动离职或擅自离职、出现重大失职或连续3年考评为D,则可能会被取消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资格。

第一个考核归属期届满,若公司业绩考核指标不达标,第一期可归属股票全部递延至第二个考核归属期合并考核,若第二个考核归属期公司业绩考核指标达标,且 2021 年和 2022 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 2020 年净利润的 230%,管理委员会结合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对两期可归属股票权益进行归属分配。

不过第一个考核归属期届满,若公司业绩考虑指标不达标,第二个考核归属期届满后,对于因公司层面业绩考核不达标而未能完成归属的员工持股计划权益,由管理委员会决策处置方式,包括由公司回购注销或由管理委员会择机出售股票等。管理委员会将以处置所获金额为限,返还对应持有人缴纳的原始出资额,剩余收益(如有)返还公司。

那么,格力实现上述业绩目标是否存在难度? 刘步尘表示,从家电行业大环境来看,年均增长10%并不是一个可以轻松实现的目标。目前,中国家电市场环境日益严峻,企业增长越来越难以实现。业内认为经历了2020年疫情之后,2021年上半年家电行业会大幅增长,但实际上预期增长并未实现。今年家电市场环境仍然严峻,明年也不能过于乐观,家电行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增长空间较小。

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格力曾经多年霸占空调行业的第一,但去年在这一市场上的占有率和营业收入都比不上美的,意味着格力丢失了核心优势。同时,格力的多元化战略布局了很多年,但到目前为止,手机、小家电、冰箱、洗衣机等品类上均未成为头部品牌,相较于海尔和美的等企业,格力危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