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加之新冠肺炎黑天鹅突然来袭,全球经济遭到重创。四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不仅要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而且提出了“六保”任务。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指出:“六稳六保”的核心就是要稳住经济的基本盘,兜住基本民生的底限。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冲锋在前。今年,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提出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综合金融、科技赋能服务实体经济。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作为有担当的银行,平安银行主动作为,防风险、促投放,同时大幅降低贷款利率,让利客户,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
综合金融+科技 赋能产业链平稳运转
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正常的经济运作节奏被扰乱,如何实现“六稳六保”成为经济重振的核心命题。 “六保”任务中明确提出,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恰恰也是平安银行发力的重点。
有专家分析,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应对危机挑战必须树立的底线思维。经济运行的底线就是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国民经济循环不停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正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平安银行作为国内业内最早提出并践行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始终以专业的态度细致打磨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依托集团综合金融资源与实力,以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服务产业生态,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线上融资、财资管理、智慧经营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聚焦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痛点,平安银行持续迭代“平安好链”平台,打通数字账户、融合财资平台,通过创新标准化票据模式,平安银行针对供应链金融存在应收账款票据化强烈需求的情况,搭建操作流程一体化的标准化票据平台。
区别于应收、预付和存货的传统融资服务模式,“平安好链”以客户为中心,将现金管理、支付结算、授信等组件化服务嵌入业务场景,定制输出产融解决方案;通过开放互联链接集团子公司和外部机构,满足产业生态圈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助推产业生态格局重塑与升级。
今年7月,平安银行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京签署供应链金融业务合作协议。国家电投统一供应链金融平台系统在平安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已完成两代迭代升级,线上运行平稳可靠,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开局良好。
9月,平安银行与中粮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平安银行将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几大方向,为中粮集团粮食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把农粮供应链升级打造为核心企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和商业银行四方的“共赢链”,为农粮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提供牢靠的机制保障。
据悉,平安银行将依托平安集团“金融+科技”优势服务,为中粮集团提供“商行+投行+投资”综合金融服务,与中粮集团共同构建高质量、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体系,实现产融结合,推动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
此外,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5G新基建等重点产业,平安银行成立了“突击队”,以线上化、模型化、自动化为基本要求,在供应链交易真实可溯源的基础上,实现可自动化、批量化、标准化服务中小企业的新型供应链金融,进一步提升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效率。
一年多来,已服务200余家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助力供应商改善现金流、优化融资渠道,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多举措纾困惠企 让利于民义不容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平安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援困难客户,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推进产业扶贫。
2020年中报显示,为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平安银行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延期还款、合理设置还款期限、建立绿色信贷响应机制、保障征信权益等差异化应急金融服务;同时打造了“供应链应收账款云服务平台—平安好链”、“小企业数字金融”、“新一贷”等精品业务,切实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平安银行服务小微体现“3个真”的特点:“真小微”,户均贷款行业余额最低,仅有34万;“真普惠”,小微客户数量最多,达68.9万,占12家股份制银行总客户数26.4%;“真支持”,信用贷款占比最高,接近30%。
具体而言,平安银行推出了基于小微企业法人纳税、工商、征信等数据的纯信用贷款,并且采用随借随还的方式,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不仅如此,平安银行还推出“你发薪,我减息”活动,对批量代发薪客户给予最长3个月、最低5折的贷款利息优惠。另外,平安银行还为开户客户额外提供了免收开户费、免收首年账户管理费、免收Ukey费及数字口袋(口袋财务)转账手续费等四大权益,降低企业客户的业务办理成本;针对有意向成立新公司的客户,平安银行推出“企业开办大礼包”专项活动,可为客户提供工商注册、开立企业基本账户、税务登记、社保开户等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新公司财税方面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针对今年就业困难问题,平安银行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提供了就业支持。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为深圳90后创业者发放创业贷款1.4亿元,为餐饮行业发放贷款7.5亿元。
中报显示,上半年,平安银行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6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0%,在企业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为71.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7.73%,该类小微企业上半年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全年下降0.80个百分点,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围。
平安银行凭借平安集团多年积累的“金融+科技”的战略优势,不断推陈出新,积极践行“助力实业、惠普金融”的责任担当。
产品全面升级 数字化突围结硕果
当我们在谈论未来的时候,未来已来。那么,未来银行又是什么样子呢?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在一次专访中曾描述他眼中的“未来银行”:伴随客户需求,所有的金融服务都可以悄无声息的融入到生活场景中;因为银行会无处不在,客户在哪里,银行的服务就在哪里。
随着数字经济逐渐深入产业肌理,企业对金融机构的需求早已跳脱出单纯的资金需求。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单向输出”到“全面赋能”,是一场对银行的综合考验。
对于银行而言,必须从过去单纯的资金借出方,转变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合作伙伴,为企业赋能、创造价值。如何以更开放的姿态和前沿技术,整合平台资源,助力产业复苏,将是银行对公业务突围的关键。
平安银行副行长、北京分行行长鞠维萍认为,相较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平安银行有充足的表内资金、自成一体的风控体系,以及集团科技后盾。一方面,集团的科技优势在提高业务产能的同时降低运维成本;另一方面,平安银行作为集团流量的主要入口,创新“商行+投行”商业模式,能够通过深度参与企业、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为集团各大板块业务的介入打开渠道,实现平安集团综合金融服务的全面输出,为核心央企、国企及上下游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和实体企业一起构筑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助力疫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对公客户的经营平台“数字口袋”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客户只需注册一个互联网账户,就可以直达全集团的各类金融、非金融服务,这种客户到用户的思维,为批量化获客提供了更便捷的平台。
至于金融行业普遍关心的风控手段,平安银行已将数据维度细化到几百个,风控模型可以实现自动审批,自动预警。数据显示,这套系统预警环节准确度达到80%,对于逾期客户的提前预警高达100%。对公多个项目因这个系统,在客户出险前就全额收回本息,仅2019年一年就避免了600多亿元可能的敞口损失。
2020年中报发布会上,谢永林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科技”。他将平安银行这四年的科技投入比喻为打地基,这也是下一步得以“平地起高楼”的重要基础。
近日,国际权威媒体《欧洲货币》揭晓了“2020年度卓越大奖”评选结果,平安银行荣获“全球最佳数字银行”大奖,成为首家获得该奖项的中资银行。《欧洲货币》评委会十分认可平安银行在数字化资金投入、团队建设和口袋银行App等方面的亮眼表现,认为“平安银行树立了属于自己的数字化银行全新标准”。
2020年是平安银行换帅并启动零售转型的第四个年头,又是新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指出,2020年是平安的改革年,历史上伟大的变革往往始于动荡的环境,危机中经常孕育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