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在中国大陆,鸿海能去哪儿

《财经》杂志 文 | 本刊记者 王凤  编辑 | 谢丽容  

2019年08月19日 07:11  

本文5890字,约8分钟

从利益最大化角度看,鸿海也许不得不把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迁出,但目前看来,鸿海对“印度制造”和“越南制造”还需要有耐心

8月,鸿海集团(下称“鸿海”)正式启动了印度iPhone生产线,年产能约100万部。以往,每年iPhone新机都是由富士康、和硕等其下代工厂在中国大陆的工厂组装,其他地方只生产旧款iPhone。鸿海印度此举,打破了这一“惯例”。

中美贸易对峙持续升温、苹果iPhone销售持续疲软、特朗普不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七成制造业务扎根中国大陆并向美国等市场出口的鸿海,如何与中国和美国保持一贯的经济合作、互利共赢之生存之道,显得愈加重要。

2017年7月,鸿海前董事长郭台铭响应特朗普“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政见,宣称2020年之前在威斯康星州斥资100亿美元打造“威谷科技园”。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工厂建设几度生变。如今,当地州政府正重新评估此项目。

您看的此篇文章是收费文章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