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发布2018年在华战略,业界称本土化之路依旧遥远

《财经》记者 张珺/文 宋玮/ 编辑  

2017年11月09日 11:33  

本文1573字,约2分钟

过去,Airbnb因不接地气、外企风严重在中国市场落地缓慢,它意识到了这一点,并试图堵住负面消息的最大源头——缺乏完善的客服体验。但是业界依然认为,Airbnb的入华之路太过温柔。

 

2017年11月8日,Airbnb发布了2018年的在华战略,这是继葛宏离职、Nathan Blecharczyk出任中国区主席以来,该公司首次对外发声。

本次策略的亮点是Airbnb将在中国设立本土客服中心,此前缺乏及时有效的客服体验一直使其饱受诟病,Airbnb正试图对此作出改善。Blecharczyk称,公司将于2018年在华设立客服中心,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中文客服”,客服主管设立在北京,未来12个月将招募150名客服。

据《财经》了解,Airbnb之前的客服团队是一家韩国的外包公司。一位Airbnb离职员工告诉《财经》记者,这家韩国公司可以支持中文、日文、韩文和英文等多国语言,而在中国很难找到支持多国语言的客服公司,Airbnb入华之初相当于一个运营市场,之后慢慢增加了资源投入。

本次设立本土客服可以算得上是Airbnb在华的激进一步,此前它已经在中国设立了工程师团队,中国是Airbnb在美国以外唯一拥有本地技术与产品研发部门的地区。刚离职的Airbnb中国区CEO葛宏此前就是该团队负责人。

此外,Blecharczyk还宣布了另外两项战略:其一,扩大本土布局,包括增设办公室,加大力度招聘中国本土员工,与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开展合作,Airbnb计划于2018年在上海、四川和广东开设新办公室;其二,为中国用户打造出境游定制服务,在受中国旅行者喜爱的出境游市场(如日本和泰国),在中国人出境高峰季节提供专属增值服务。

不过,这样的“激进”只是针对Airbnb自身来说,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Airbnb 的本土化之路依旧遥远。“和中国公司相比,还是太过温柔。”一位国内互联网公司高管在看了Airbnb的三大战略后对《财经》记者评价。一位Airbnb离职人士对《财经》记者说,战略不够激动人心,都是在补以前没做好功课的地方,外企公司很多时候“反应慢半拍”。

小猪短租CEO陈驰多次对《财经》表示,中国短租市场和欧美市场有先天的不同。欧美市场民宿本身成熟,加上有良好的交易环境和信用体系基础,只需要用互联网做闭环,再加上品牌宣传,这是Airbnb的模式;但中国市场缺乏房源供给,因此作为Airbnb的中国学徒,小猪短租更重视线下运营,包括对房源进行实地勘察和拍照、安装智能门锁、构建交易点评系统、为用户购买财产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等。而后者是Airbnb不擅长的。

2017年初,Airbnb曾发布了2017年的在华计划。2017年3月22日,Airbnb在中文名爱彼迎的发布会上承诺,2017年中国区员工数量要增加两倍,市场投资要翻番。据《财经》记者了解,在2016年该公司人数只有30人,现在已经增至一百余人,其市场投入金额暂未获得更多信息。

过去,Airbnb因不接地气、外企风严重在中国市场落地缓慢。《财经》曾在2017年4月撰文《Airbnb没有敌人》称,Airbnb没有敌人,这并不是好事,说明它还没有真正放下身段,扎进庞杂的中国市场。如今它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此次正是试图堵住其负面消息的最大源头——缺乏完善的客服体验。

值得深思的是,该战略是在葛宏离职,总部空降中国区主席之后宣布。这有更深一层含义——此前外界担心总部接手中国区后实施强管控,导致中国团队本土化受阻,Blecharczyk的三大战略宣布可以适当解除以上担忧。

但即便如此,Airbnb的本土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