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中考”揭晓,新业务云轨能否成为下一个增长点?

《财经》记者 陈亮 王斌斌 | 文 施智梁 |  编辑  

2017年08月29日 17:14  

本文1583字,约2分钟

上半年比亚迪围绕云轨新设10家公司,未来两年签约量是关键

《财经》记者 陈亮 王斌斌/文 施智梁/编辑

8月28日晚,比亚迪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根据中报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收为450.38亿元,同比仅增0.2%;净利则同比下滑了23.75%,达17.23亿元。

此次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01211.HK,下称比亚迪)净利下滑主要受到了汽车业务及光伏业务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补贴退坡及产品准入规则的调整让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出现了下滑。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市场份额约为19.5%,相较于去年23%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因此,比亚迪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1%,为231.89亿元。

针对补贴下滑等问题,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8月22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说:“比亚迪不能躺在补贴上,新能源车的推广更要靠产品性能。依靠性能去占领没有地方补贴的三四线城市。此外,比亚迪还将启动绿色基金去补贴产品,让产品在全国实现一口价。”

在光伏业务方面,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使得收入大幅下降,给比亚迪来带了亏损。根据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比亚迪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收入为36.13亿元,同比下滑了13.43%。

上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让比亚迪开始新的业务探索。在今年中报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一栏中,比亚迪第一次提到了“通过跨座式单轨云轨产品积极拓展城市轨道交通业务领域”。

比亚迪在中报中提到,城市轨道交通业务是比亚迪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通过跨座式单轨列车——云轨的推广可以帮助比亚迪实现长远及可持续发展。在王传福看来,云轨是比亚迪电动车的延伸战略。

为此,比亚迪在上半年围绕云轨产品新设了10家公司。例如广安市云轨交通有限公司、西安云轨交通有限公司、深圳东部云轨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深圳比亚迪轨道物业有限公司、汕头市比亚迪云轨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

密集设立新公司证明比亚迪云轨项目正在逐步落地。据《财经》记者了解到,9月1日,第一条商业化线路将银川通车,线路长度为6公里。今年年底将有5个城市建成云轨。

王传福透露,比亚迪与汕头市签订了价值近400亿的云轨合同,将为汕头市建造250公里的线路。“在中国像汕头这样的城市有273个,那就是近10万亿的市场。”

“跨座式单轨列车具有转弯半径较小,爬坡能力较强,噪音小,投资成本低等优势。”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告诉《财经》记者。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贾顺平亦对《财经》记者表示,像汕头这样客流量需求较低的城市,单轨凭借较低的造价具有一定优势。在观光旅游地区、园区短驳也有一定发展空间。

根据比亚迪提供的资料显示,运量最大(1—3万人/小时单向)的云轨A型线建造成本为1.5—2.5亿元/公里,运量最小(0.5—1万人/小时单向)的C型线建造成本为0.5—1亿元/公里。

目前来看云轨有着众多优势,但推广并不易。“城市轨道交通有多种选择。在客运需求较小、无需建造地铁的城市,除了单轨,轻轨、新型有轨电车和中运量的BRT(快速交通系统)也是一种选择。”贾顺平说。

比亚迪方面表示,云轨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通过合理利用立体空间,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地面交通做减法,这是有轨电车和中运量的BRT(快速交通系统)所以无法做到的;相较于单轨和轻轨而言,云轨很好的结合了自身的电池技术优势,并且在产品性能、建造成本和建造周期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综合评价在轨道交通领域不可小觑。

因此,虽然面临挑战,但云轨已具雏形。未来比亚迪能否依靠云轨实现公司的又一次大发展,还需看接下来两年的签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