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市场增速超越大众市场增速趋势明显,增加高端单品的份额或者提高其价格将是很多企业都会采用的办法
资本市场对康师傅亮丽的中报数据并不买账。
8月21日,康师傅控股(0322.HK,下称康师傅)发布了2017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5.68亿元,同比上升4.2%;净利润是8.80亿元,同比上升48.65%。
2016年全年,康师傅净利润只有约14.14亿元(2.13亿美元,从今年一季度起,康师傅控股将财报的计价货币由美元换成人民币),康师傅业绩明显向好。
但8月22日,摩根大通给予康师傅“减持”评级。摩根大通认为,康师傅第二季业绩表现疲软,面食产品销售同比跌3%,饮品销售虽同比升8%,但主要是基数较低所致。它还预测2017、2018年康师傅盈利将下降5%-7%,并称如果公司面食业务销售增长动力不能持续,股价将有下行风险。当天及次日,摩根士丹利、花旗集团也分别表示维持减持、卖出评级。
中投证券投行部研究员邱阳表示:“半年报体现的更多是结构性增长,从长远看康师傅前景并不乐观,毕竟整个行业都在被冲击、被替代。”
8月23日,康师傅收报10.20港元,比中报发布前一交易日(8月18日)下跌9.02%。
康师傅控股从1992年开始生产方便面,并自1996年扩大业务至方便食品饮品,同年在香港上市。如今,饮品和方便面业务所占比例分别是62%和36%。成立25年来,康师傅作为传统消费企业的代表,经历了抛物线般的发展趋势。
渠道掌控一直是康师傅的核心竞争优势,不过,随着电商崛起等因素,渠道变得越来越扁平化,这一优势不再突出。与此同时,当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康师傅创新不足的劣势也进一步凸显。
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World Instant Noodles Association)统计,2013-2016三年间,中国对方便面的需求量减少77亿份。按照2016年的数字计算,一个人对方便面的平均年需求是28份。消费升级趋势的蔓延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让方便面的市场规模不断减小。饮料市场方面,人们则越来越喜欢以健康为主打的高价饮品。
康师傅的应对措施是产品升级换代。
根据康师傅中报,2017年上半年,在康师傅的四种方便面产品中,高价袋面实现了29.07%同比增长,容器面实现了5.55%增长,而中价袋面、干脆面及其他分别同比下降42.64%和33.80%。对于红烧牛肉、香辣牛肉、老坛酸菜等高价袋面,康师傅一方面是采取经典回归策略,与消费者在不同场景进行持续沟通,一方面是结合马拉松等体育赛事进行营销。这与5年前的营销策略别无二致。
2012年3月,康师傅与百事中国饮料业务形成战略联盟,独家生产、销售百事非酒精饮料。在2017年上半年,碳酸饮料及其他的销售额为43.09亿,同比下降1.13%。即饮茶、果汁、水等品类均有小额增幅,但是依然没有突出市场所推崇的“天然”“健康”等理念。
对于传统消费企业来说,最危险的对手往往来自行业之外。
根据贝恩和凯度消费者指数第十三次发布的《中国购物者报告》,从2013到2016年,为在家烹饪而采买的食品年增速为3%,同一时期的食品外卖增速为44%,外出就餐增速为10%。
多位接受采访的证券分析师都表示,外卖、生鲜电商等都可以算是方便面的竞争对手,尤其是外卖。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表现出对健康产品、优质生活的偏好,而这种现象的主要推动力是平均收入提升。
方便面是市场渗透率高达85%的品类。虽然康师傅是这一市场中的领导者,但是行业变革已经使其无法单纯依靠价格来提高利润率。
邱阳对《财经》记者表示,方便面不会从市场消失,但是高增长时代真的结束了。
对于饮料而言,竞争对手则主要来自街边的鲜榨果汁店、咖啡店以及喜茶等网红店。根据《2016利乐果汁指数》,在所有果汁产品中高端产品增速最快,消费者愿意多花钱购买有利于健康的天然产品。
在2017年上半年中,康师傅即饮茶销售量的市场占有率是50.2%。虽然市场份额依然领先,但是像冰红茶、绿茶、茉莉茶、柠檬茶等产品依然创新不够,增长乏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味全和农夫山泉分别推出果汁系列——每日身体管理系列果汁和NFC(非浓缩还原)果汁,两家公司在2015-2016年均实现超过20%的增长。
科尔尼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消费品与零售业务负责人贺晓青对《财经》记者表示,大众消费品还是有很大市场空间的,对照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这些传统消费巨头依然会活得不错,关键是要进行持续创新和自身变革。
随着渠道饱和,产品渗透率增长停滞,高端市场增速超越大众市场增速趋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增加高端单品的份额或者提高这类单品的价格将是很多企业都会采用的互补方法。
(《财经》记者 马雪梅/文 马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