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商标权纷争白热化 泰国天丝诉奥瑞金赔偿3050万

《财经》新媒体 王玮 | 文  

2017年07月19日 18:04  

本文3465字,约5分钟

一纸诉状让红牛商标权之争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中。近日,红牛功能饮料的创始公司和全球红牛商标权的拥有者泰国天丝公司起诉中国红牛最大的包装罐供应商奥瑞金(002701.SZ),称该公司伪造红牛包装,并要求赔偿3050万元,随后,奥瑞金停牌。7月18日,奥瑞金发布涉及诉讼停牌的进展公告,表示本次诉讼的相关沟通工作正在进行中。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新媒体记者,红牛商标权之争已持续长达半年有余,泰国天丝公司起诉奥瑞金意在向中国红牛授权方华彬集团施压。

借奥瑞金向中国红牛施压

A股首家金属包装上市公司奥瑞金近日遭到天丝公司起诉。奥瑞金7月11日发布关于涉及诉讼停牌的公告,公告称,收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起诉状等相关诉讼材料,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泰国天丝”)向奥瑞金及全资子公司北京奥瑞金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诉讼,事项涉及奥瑞金与中国红牛的合作事宜。

奥瑞金表示,由于目前奥瑞金对中国红牛的销售达到公司总收入的 60%以上,中国红牛对奥瑞金业务具有重大影响,奥瑞金7月11日起停牌。

泰国天丝要求奥瑞金赔偿经济损失共计3050万元。在7月14日发布的公告中,奥瑞金称,除了经济赔偿外,泰国天丝还要求二被告立即停止伪造、擅自制造、销售原告“红牛”REDBULL”及图形等注册商标标识,并立即收回并销毁所有已销售及库存的伪造、擅自制造的侵权产品。此外,奥瑞金两公司应就其侵权行为在奥瑞金两大网站首页和四大证券报上发布声明,公开赔礼道歉,消除侵权影响。

对于此次诉讼,奥瑞金方面对外表示,主因是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关于天丝红牛系列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纠纷引致,目前这一纠纷尚处于解决过程中。

而作为中国红牛的包装供应商,奥瑞金表示将支持中国红牛,并继续供罐。“在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就红牛系列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纠纷得到最终解决且诉讼取得最终判决结果前,奥瑞金将正常履行战略合作协议,继续为中国红牛供罐。”奥瑞金方面表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司正常生产运营,复牌时间还不确定。

7月18日,奥瑞金发布停牌进展公告,表示诉讼的相关沟通工作正在进行中。

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的注册商标使用权存在纠纷,却把战火引至中国红牛的包装供应商,乍看不合理,但在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看来,泰国天丝正在通过奥瑞金提醒红牛并施压。

“到目前为止,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还没有完全谈崩,起诉奥瑞金是泰国天丝的策略,通过这种方式鞭挞中国红牛。“赵占领表示,泰国天丝并未直接起诉中国红牛,带有红牛商标的产品也在正常销售,说明泰国天丝的手段是有节制的。“通过起诉包装供应商表明态度,但又没与红牛公司公开决战,泰国天丝表明了态度。”

谈判长达7个月仍未果

事实上,去年年底时,泰国天丝对中国红牛的红牛商标授权就已到期。备受瞩目的红牛商标权纷争已持续7个月之久,近期随着诉讼进入白热化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泰国天丝的创立者许书标在1975年发明了一种由咖啡因、糖和氨基酸、牛磺酸制成的饮料,即泰国红牛。1984年,许书标与梅特舒兹成立红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许氏家族持股51%,双方着手开拓全球市场,这也就是近几年才被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奥地利红牛。按照泰国天丝官网所称,该公司是全球红牛配方的独家持有人,该公司和许氏家族,是全球红牛商标权的拥有者。

而另一边,1984年,泰籍华人严彬在泰国创办了华彬集团,1995年12月,华彬集团与泰国红牛、泰国天丝在中国合资成立了中国红牛,拥有了“红牛REDBULL”商标在中国的经营权。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红牛已发展为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甚至饮料单品的龙头品牌。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红牛的营收已达到230亿元。

变化发生在2016年。由于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的商标授权日期到2016年底截止,受商标到期因素影响,红牛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下降至221.8亿元。

《财经》新媒体记者获悉,去年,红牛泰国公司曾以请求变更公司登记纠纷为由提起诉讼,中国红牛随后反诉。今年4月7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驳回中国红牛上诉。

去年年底至今,市场对这一授权情况的猜测持续不断,也有部分人士预测泰国天丝与中国红牛的授权恐怕生变。今年6月,泰国天丝集团对外媒表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严彬不拥有红牛品牌归属权甚至所有红牛商标等一系列知识产权。

然而,至今为止,中国红牛仍在正常使用红牛商标生产、销售。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双方仍在进行谈判,谈判的核心是商标授权费用,赵占领对《财经》新媒体记者表示,长达七个月的时间中,双方未谈拢的主因是泰国天丝试图大幅提高授权费,但中国红牛不接受所致。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则表示,谈判无果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经营权方面存在极大分歧。

《财经》新媒体记者就此事联系中国红牛相关人士,但对方表示暂时不便公布相关细节,如有进一步发展将对外公布。

华彬提前布局望减弱影响

对中国红牛的母公司华彬集团来说,无论是坐以待毙还是将多年运营成果拱手让人都不现实。从2014年开始,华彬集团就已将触手伸向其他外资饮料品牌,提前进行布局。

2014年7月,华彬集团花费1.66亿美元收购美国唯他可可25%的股权,并于同年九月在国内推出同名产品。2015年4月,华彬集团引入德国儿童饮料果倍爽。2016年1月,华彬集团1.05亿美元收购挪威高端瓶装水VOSS 51%的股份。

在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中,《财经》新媒体记者注意到,华彬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对外投资列表中包括了百仕欣饮料(北京)有限公司、珠海唯他可可饮料有限公司,分别经营果倍爽和唯他可可,而严彬作为法人的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则投资了芙丝(湖北)饮品有限公司,负责经营VOSS饮用水。

此外,华彬集团也未放弃对功能饮料市场的角逐。相关报告显示,功能饮料仍为成长空间极大的品类之一,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今年,华彬集团“战马”能量型维生素饮料。据官方介绍,这款PET装的能量饮料弥补了“红牛”在PET装功能饮料市场的短板,并包括含气和不含气两款产品。目前其官网显示,该款产品仍处于定价阶段,并部分区域在做试销。记者在部分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该款产品已小规模上市,售价约为5元一瓶。

虽然华彬在做两手准备,但业内人士认为,华彬与泰国天丝合作,续约商标授权的可能性仍很大。赵占领认为,半年多时间以来,泰国天丝一直未采取法律手段起诉中国红牛终止其销售,两家并未撕破脸,说明泰国天丝还是希望继续合作、授权。

赵占领认为,继续合作、授权才符合泰国天丝的商业利益,“短期内,泰国天丝不会在中国市场亲自做产品,完全不与中国红牛合作胜算不大。”赵占领介绍,中国红牛已在国内注册了中文的“红牛”商标和罐装设计,即便泰国天丝禁止其使用英文商标,中国红牛仍可使用中文商标销售产品。如果终止合作,双方都将有不小的损失,对中国红牛来说,完全不适用英文商标,消费者能否接受是其一,其二,已经生产、销售的使用了泰国红牛商标的产品也将下架,产生不利影响。而对泰国天丝来说,如何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仍是关键。

朱丹蓬则表示,如果找到平衡点继续合作,对多方都是共赢的局面。“泰国天丝只是生产商,没有涉及太多终端市场、渠道、客户、消费者,一直依托华彬集团的资源拓展中国市场。如果离开华彬集团,将失去竞争优势,华彬掌握了市场运营的核心,这也是华彬的底气所在。”

终止合作对双方都将产生很大影响。朱丹蓬认为,对泰国天丝来说,最优的方案是华彬与奥地利红牛联手组成合营公司,共同做大中国市场,但华彬集团不愿与其分享资源,双方都手握对方的弱点。

市场留给华彬集团和泰国天丝的时间已不多。朱丹蓬分析,短时间内,红牛的地位不会被动摇,但长时间的缺货可能会使经销商忧虑,并被其他品牌笼络,市场份额也将遭到蚕食。

此外,更加关键的一点是,长时间的谈判可能会导致华彬集团红牛营销团队军心不稳,从而被瓦解、挖角,即使双方续约,红牛营销团队的骨干也有可能已经流失。

不过,从目前的营销力度看,华彬集团似乎对红牛的商标使用权抱有信心。7月,红牛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中奖总额达2亿元的促销活动,有业内人士分析,华彬已“搞定”红牛商标权,不过华彬集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