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星集团“托管”、“破产”风波在业内闹得沸沸扬扬,随着齐星集团董事长赵长水的一纸声明,事件越发扑朔迷离,齐星集团能否迎来救赎仍是未知数。7月3日,齐星集团的托管方西王集团发布公告称,从审计评估机构对齐星集团初步的清产核资情况看,齐星集团已经资不抵债,下一步将面临破产重整。7月3日托管到期日,三方协议解除,西王集团将全面退出托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两天齐星集团董事长赵长水发表声明否认。
赵长水表示,审计机构对齐星集团的清产核资没有得到齐星集团的允准,最终形成的评估报告与实际情况背离甚远,齐星集团不予认可,没有签字。齐星集团终于迎来“当家做主”的时刻,目前公司已与外部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有能力将齐星集团及下属公司带回正轨。
公开资料显示,齐星集团与西王集团同为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的两家大型工业企业。齐星集团成立于2002年8月,以铝产业深加工、热电联产为主导产业,旗下有28家子公司,资产规模达400亿元。然而今年初,齐星陷入上百亿债务危机舆论风波,后被西王集团托管。西王集团始建于1986年,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控股西王置业(香港002088)、西王食品(深圳000639)和西王特钢(香港1266)三家上市公司。
托管事件导火索源自3月28日鲁网财经一篇题为《齐星集团资金链断裂 36家金融机构存70亿信贷敞口》的报道,齐星集团有限公司日前因资金链断裂,大量银行贷款到期无法偿还,多个项目因资金短缺而停产,当地正组织金融机构成立债权人委员会来统一处理债权事宜。3月29日,西王集团发公告称,截至当日,西王集团对齐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余额达到29.073亿元。4月1日下午,邹平县县长与齐星集团董事长赵长水就三方托管进行了谈判,4月3日,齐星集团、西王集团和邹平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委托经营三方协议》,协议规定,西王集团将对经营困难的齐星集团进行为期3个月的全面托管经营。
表面上看,西王集团似乎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但多家媒体在援引齐星集团常务副总裁赵强(赵长水之子)的回应时称,齐星集团并非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危机重重,而是完全有能力自主清偿贷款,齐星集团董事长在与邹平县县长的多次谈判中也明确表示了不愿意接受托管。整个事件从头到尾,一直有人在做局,而这个做局的人,疑似在同一块地面上的、本是同根生的西王集团。
西王集团为何要做这个局?某接近齐星集团人士曾向媒体透露:“西王集团托管齐星,是为了吃掉齐星的资产。”
援引多家媒体报道,在签署三方协议前一天的4月2日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邹平县公安局以不同刑事嫌疑罪名对齐星集团董事长赵长水、常务副总裁赵强和财务副总三人进行了传唤,4月2日下午四点,邹平县政府召集了齐星集团的股东会,县长亲自主持,宣布政府要介入托管。赵长水回到股东会现场时,已是下午四点半左右,此时齐星集团每个股东都已在一份同意将公司委托给政府寻找托管单位的纸上签了字,而政府寻找的托管单位即是西王集团。
4月14日,28位法学专家就齐星集团与西王集团、邹平县人民政府企业托管事项相关法律问题召开了论证会,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法学界泰斗江平也在其中。江平在论证会现场表示,“齐星集团与西王集团的托管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应该由齐星集团自愿进行。由县长亲自主持股东会会议,要求股东签字表决,也可能违反了民事行为的自愿原则。”
针对以上说辞,截至目前,西王集团、邹平县人民政府均未作出正面回应。
另据中泰证券提供的资料显示,西王集团托管齐星之后,注入了1个多亿的流动资金,使多个停工项目恢复生产,并补齐了此前齐星集团拖欠的员工工资。此外,滨州市政府还成立了100亿的基金为西王集团发行债务进行增信。不过,赵强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接管过程中,西王集团强行将齐星集团账户上的3000多万元资金划转到西王集团下属的子公司账户上。对此,西王集团也未作出回应。
7月3日,西王集团在公告中提到,目前邹平县政府及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聘请的第三方机构对齐星集团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已经初步完成,等待最终数据的确定。而公告随附的一份邹平县人民政府在6月28日出具的《关于对西王集团托管齐星集团化解齐星集团债务的意见》中则直接称,从审计评估机构对齐星集团初步的清产核资情况看,齐星集团已经资不抵债,将面临破产清算。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西王集团所谓的“破产清算”并未得到齐星集团的认可。7月5日凌晨1点10分,名为“赵长水地盘”的微博账号发布《齐星集团关于被托管事件的声明》称,在过去的3个月内,齐星集团及其下属公司被迫处于非正常状态,企业经营受到极大影响,公司品牌深度受损,原有的正常发展不能为继。审计机构对齐星集团的清产核资也没有得到齐星集团的允准,最终形成的评估报告与实际情况背离甚远,齐星集团不予认可,没有签字。同时,齐星集团自主经营的决心不会动摇,目前公司已于外部金融机构在积极对接,已初步达成意向,公司有能力、有信心将齐星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带回正轨。
有接近赵长水的人士向媒体表示,该声明属实,确为赵长水授权情况下发布。从事态发展来看,齐星集团事件或正在进入新阶段,不过,齐星集团控制权重回赵长水之后,其债务问题能否顺利得到解决、此前托管事件中的各种谜团又是否会真相大白,仍有待观察。
而且,齐星集团之所以陷入此次事件,与其运营模式不无关系。某债权银行的信贷员公开表示,齐星集团非常依赖银行贷款,其负债大多期限在一年以内,并且短期负债规模远远超过企业资金周转所需。“齐星集团多数负债都是短期融资品种,说明它很多长期投资项目或者不符合政策引导方向,或者不被银行看好,拿不到中长期贷款,但可以拿到流动资金贷款。”该信贷员说。
而与对外投资构成拖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星集团近年主业一直很稳健。该信贷员认为,一切都是“钱多乱投资”惹的祸。前些年,由于信贷规模迅速扩张,企业容易拿到银行贷款,然后四处投资。随着经济进入下行周期,这些投资成为拖累,甚至把企业拖向债务危机的深渊。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在接受《财经》新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产品思维到资本思维的过程中,任何一个企业在做担保、联营时都要注重法律和相关规范,要有预见性,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财经》新媒体 杨国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