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移民政策 :特朗普在收紧,中国却尝试放开

2017年02月09日 20:13  

本文1473字,约2分钟

《财经》记者 相惠莲/文 朱弢/编辑

一直以来,作为一个非移民国家,中国只发放少量绿卡,外国人要想来华工作,必须持有专家证或工作证。由于工作证的签发严格,以及许多服务业岗位不向外国人开放,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始终隐于“地下”。

近期的消息显示,中国正试图加快延揽外国人才的节奏。2月6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便利化改革方案,公安部近期也展开调研,将牵头开展证件便利化改版,具体的改革措施目前尚未公布。

外国人永久居留许可是中国政府在2004年推出的制度。按这项制度要求,来华工作的外国人要想取得绿卡,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包括在中国符合政策地投资50万美元以上,或具有副总经理、副厂长、副教授等以上的职位,或为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等等,被认为门槛过高。

按照制度安排,外国人在获得绿卡后,可以在投资、购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18项国民待遇,出入境也不再需要办理签证等手续。在现实中,这些待遇暂未完全落实。

比如,政策规定外国人可凭永久居留证在国内办理金融业务、乘坐航班、在旅馆住宿等,但由于各个信息系统未打通,这些便利并不一定能实现。挪威石油中国区总裁陈新华就曾抱怨“拿着绿卡去银行不能开户,办企业依然算外资,买火车票也不能用”。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当时的回应是,中国绿卡在国家各部委联合制定政策的层面已经开了先例,在买机票等方面都有规定,主管部门也同意,但要落实还需要制度性的具体安排 。

办理绿卡的手续也有待改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苗绿称,外国人在申请绿卡时,需要提供大量证件、材料,缺少一份就可能申请失败。一些材料却不符合外国的惯例,比如有外国人就发现无犯罪记录证明在自己的国家不容易开具,这使得一些达到条件的人才却没能成功申请。在苗绿看来,当前的改革将会推出更细致的条款,把便利化落到实处,促进人才的往来。

“现在的时机非常有趣,特朗普要收紧美国绿卡,中国却在释放良性信号,吸引海外人才。”苗绿说。

想要绿卡便利化,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当前,公安部、外国专家局、人社部、外交部等多个部门皆涉及外国人管理,各项职能较为分散。2016年7月,曾有媒体报道,中国正准备设立首个类似移民局的机构,整合外国人的签证、居留、工作、入籍等事务。据《财经》记者了解,在政府层面的确已经展开对于设置国家移民局的研究,还不清楚这一机构设置是否被纳入了此次改革方案中。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当前的移民政策相对保守,每年发放绿卡的数据也没有完全公开。根据官方媒体零星公布的数据,自2004年正式建立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制度起,至2011年底累计仅发出4752张绿卡,其中63%发给了亲属团聚人员。2013底累计发出7356张绿卡,年均发放800余张,而住在中国的外国人约有80万左右。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公安部共批准1576名外国人的绿卡申请,较上一年度增长163%。在苗绿看来,这一增长与全国几处科技园区的人才政策试点有关。

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为例,2016年起实施的新政规定,对创业团队的外籍成员、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实施积分评估制度,而非是过去必须满足职级条件的审批制,申请门槛被降低,并趋于灵活。积分评估的内容包含学历、年龄、相关工作经验等。

同时,新政也推出了和个人收入、税收挂钩的申请标准。连续4年在华工资性年收入(税前)达到50万元以上、每年缴纳个税10万元以上的外国人即可申请绿卡。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也推出了类似的规定,标准为税前收入60万元以上、年度缴纳个税12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