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随着古力投子认输,神秘棋手Master以60胜0负1平的战绩横扫棋坛高手,其中包括目前中日韩的围棋No.1职业九段以及聂卫平、常昊等老将,震惊全球。随后Master被证实是AI机器人Alpha Go(阿尔法狗)。
以阿尔法狗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甫一面世,就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高盛、美银美林等投行相继发布长篇报告,展望AI技术可能对资本市场掀起的颠覆效应。A股市场也一度追捧汉王科技(002362.SZ)、东方网力(300367.SZ)、川大智胜(002253.SZ)等语音和人脸识别及机器人概念股。
然而,人工智能技术自概念到研发到投产应用,依然面临漫漫长路,人工智能之于A股市场,是概念炒作、还是真的引爆点,仍待时间检验。高盛发布报告认为,此时此刻可能是下一个 AI 冬季到来之前的“给予希望又让人失望”的周期。
所谓AI机器人,全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即人工智能,这是当下资本市场最火爆的话题。
以往计算机技术只有在人类的指控下才能操作,而人工智能的特点是计算机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例如AlphaGo能梳理决策模式,能从之前的比赛中吸取经验,平时也会通过自己跟自己下棋来获得强化学习。
人工智能在中国也有研发实践。2017年1月9日,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于上海亮相瑞银大中华研讨会。此次“佳佳”亮相被安排在整个会议的第一环节,排在区块链、银行、地产等行业之前,这也反映出当下市场对人工智能的热烈追捧。
机器人的研发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陈小平教授向在场媒体展示了从第一代可佳机器人到第三代佳佳机器人的成果。
第一代可佳机器人于2011年在合肥诞生。可佳机器人可以根据人类的简单指令自己运行程序去微波炉热饭,当微波炉的操作位置不停的变化时,机器人能够观察到环境的微小变化。
2016年,第三代佳佳机器人已经拥有了推理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自然语言。佳佳增加了人机之间情感交互的能力,拥有表情也能识别人类的表情,并识别人类的年龄和性别。
此前,日本东芝公司研发的ChihiraAico声名更盛。相比“佳佳”,ChihiraAico的外形上似乎并不占优势,但她的表情更加“丰富”,能够表达与人类相似的开心、难过、生气等面部表情,逼真到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发现其可被利用场景的早期阶段,但一旦取得突破,将在未来数十年剧烈改变我们的生活,大到无人驾驶汽车、小到家用扫地机器人,甚至在医学检测、药物研发、能源勘探、金融服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016年12月20日,美国白宫发布报告《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讨论了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对经济的预期影响。这已是白宫半年来第二份以AI为主题的报告。
根据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预测,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创造2500万至50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财经》:如何看待阿尔法狗?
陈小平:人工智能有一些应用,是完全规则化的,例如下棋,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超过人类。然而,生活是没有规则的,在这些方面,人类是强项,机器人还是比较弱的,佳佳机器人重点在研究这个方向。
《财经》:佳佳什么时候能商业化?
陈小平:目前还在科研阶段。
我们可能会把佳佳做成多种产品:第一个产品需要2-3年时间,预计是一个低成本的产品,与现在的佳佳有差距,但是依然有足够的吸引力,有对话的功能,也有情感交互、上下文理解和推理能力,特别是会进一步增加特定应用领域的能力,例如在银行大厅等场合。
《财经》:机器人是否会取代很多人的工作?
陈小平:机器人投入使用,当然会取代一部分人的劳动。可是在中国,我们经历的更大的挑战,是大量的工作岗位找不到工人去做,从2004年就出现这样的情况。
从全局来看,中国随着老龄化进展,人口结构面临新的挑战,事实上是需要做出机器人的。如餐馆服务在中部和东部的劳动力都是不足的,只有西部地区劳动力过剩。
我们在研究机器人产品化时,并非是让其完全取代人,而是让机器人先做简单的事,把复杂的事情留给人类做;从研发上来说,让机器人逐步具备比较强的功能,逐步在某些行业取代人类。
政府也有责任对机器人发展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做出全局规划,不能完全依靠企业。
《财经》:机器人在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之后,是否会失控,例如攻击人类?
陈小平:我们的研究认为,主要是规范机器人研发人员的行为。
现在的机器人如果出问题,不是它自身出问题,而是它的研发人员出问题。最简单的,如研究不成熟就拿去应用。还有一种情况,像我们在科幻小说中看到的科学狂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又掌握了前沿技术,做出了一些产品,可能会危害社会。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对机器人研发人员有一定的规范,发达国家都在制定相关的法律。
前不久中国也发布文件,建立机器人监测认证体系。除了检验产品的合格性,还要追踪机器人是谁生产的,谁制造的,技术的来源,实行对机器人整个生命周期的追踪。
《财经》:机器人未来最有可能应用在哪些行业?
陈小平:在中国,首先应用的是在工业。未来五到十年以内,中国制造业会大量应用工业机器人。
在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已经开始缩小,而在中国进程刚刚开始。中国未来除了西方大量应用的工业机械臂之外,也会有新的非标准化的机器人装备。
例如,上海一家做冰箱组装的公司,自主研发出机器人。以往人工安装时,一个班4个工人,可以安装400多台;现在使用一个工人加上一个机器人,可以组装900多台,且合格率从70%上升到了90%。机器人作用非常明显。
第二个领域,是各类服务机器人,在未来2-3年会不断产生各种产品,包括做手术的、以及像佳佳这样在场景中为公众提供服务的。
第三个领域,是进入家庭、养老院、医院等室内环境,为人类提供移动操作,可能需要5-8年,例如在家里简单做个饭。中国目前失能老人预计四千万,这些老人需要可佳机器人。
《财经》:请展望一下机器人未来的愿景?
陈小平: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作用会超过我们的想象。人工智能在过去研究很多年没有成果,一度令人失望,最近几年的发展超过预期,正在进入加速阶段。未来机器人产业的体量有望超过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