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细化个人购汇申报要求在岸人民币汇率走势平稳

《财经》记者 韩笑 | 文  编辑 | 王东  

2017年01月03日 16:56  

本文1563字,约2分钟

韩笑/文 编辑/王东

进入2017年,境内个人年度5万美元购汇额度保持不变并重新激活,但是外管局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购汇申报要求,加强个人外汇业务监管。

外管局在2016年最后一天宣布,将从三个方面加强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一是细化申报内容,明晰个人购付汇应遵循的规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三是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其政策落地已体现在,新年伊始,境内个人通过银行柜台和电子银行渠道办理购汇业务时,均需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下称《申请书》)。《申请书》将个人购汇用途分为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和其他等九项,并明确规定个人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同时,要求详细申报预计用汇时间和各项用途的详细相关信息。

1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128个基点,报6.9498,逼近6.95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走势相对平稳,官方收盘价报6.9557,较上一交易日跌62个基点。

除了强化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央行也在近日出台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其中对个人银行账户的跨境资金交易也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应上报大额交易报告,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另外,对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的现金支取、现金结售汇、现钞兑换、现金汇款等也要报送大额交易报告。该办法将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市场人士认为,在这个时点出台新政策有其必要性。西班牙对外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对《财经》记者表示:“新出台的这些政策都旨在收紧资本项目下的资本流出,避免年初大量换汇需求聚集,给汇率带来更大压力。”他认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就是形成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的恶性循环,监管当局通过资本账户的管制可以缓解风险,“目前看来虽属无奈之举,却也必要”。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也认为,此时出台新政策有进一步加强制度性管理的因素,也与一月份谨防汇率贬值压力进一步加大有一定关系。但是他指出,这些政策对于个人和企业在换汇和大额资金交易时是否会造成更高的交易成本,还需要观察。

在加强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的同时,外管局也强化了外汇市场监管,明确提出加大惩处强度,提高违规违法行为成本。对虚假申报、骗汇、欺诈、洗钱、违规使用和非法转移外汇资金的个人列入“关注名单”,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限制或禁止购汇,纳入个人信用记录。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个人购汇行为的监管主要还是依靠事中事后抽查。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告诉《财经》记者:“对于个人购汇的统计监测一直都有,大额报备也一直有,这次只是对金额做了调整。目前监管还是依靠事后抽查,其实还是相信大家是按照经常项下交易需求来购汇的。”

外管局已于2016年1月1日上线运行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对个人结汇、购汇业务进行监测和数据统计。

此外,分析人士认为本轮资本流出更多来自于企业而不是个人。因此,要想减弱资本流动的短期大规模冲击,更多应该从约束企业行为入手,而非限制个人购汇。根据谢亚轩的测算,2015年以来,近2年时间内,个人购汇总额应在600亿至1200亿美元之间,而可能集中在1月购汇的规模约为四分之一即150亿至300亿美元。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此前的研究也表明,“811”汇改之后并没有出现中国居民投资者加速把资产转移到海外的现象。“811”汇改前后各一年的数据显示,对中国外汇市场影响最大的是非居民投资者的资本净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