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布全球化战略不足两月,12月20日,蚂蚁金服在北京宣布,全面开启农村金融战略。
当天,蚂蚁金服还一并宣布战略投资中和农信,与中华保险成立合资公司“农联中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据《财经》记者了解,蚂蚁金服入股中和农信主要涉及到董事会曾参与业务层面的讨论,随着双方合作程度的深入,蚂蚁金服将更进一步赋能中和农信,将蚂蚁的大数据、云计算和风控技术运用于农村金融领域,为农民和贫困人群提供更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普惠金融服务。
据《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尚有832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达5575万人。中和农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专业机构,服务已遍布国内18个省的229个县,其中85%为为国家级贫困县或省级贫困县。
2015年底,蚂蚁金服与中和农信开始合作,并在2016年将合作逐步加深,计划在3年内联合为300个贫困县的用户提供金融服务,将城市富余资金引导到农村金融服务上。
“中和农信解决的是贫困户的贷款问题,蚂蚁金服的加入有望激发更多创新,让贫困户、农民平等地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普惠金融服务”,中和农信董事长王行最表示。
同时,《财经》记者了解,与中华保险成立合资公司“农联中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华保险将以60%左右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而蚂蚁金服持有股份在40%左右,同时,中华保险董事长李迎春将担任该公司董事长,蚂蚁金服则在部门负责人上会有所派驻。
“中华财险在三农扎根非常深,服务超过8000万的农户,双方在这块有很大的优势,服务的效率会提升。虽然与中华保险成立合资公司,但是合作不是排他的,与其他设计农村金融的机构都会有合作,未来也不排除和其他服务三农金融机构合作成立新的公司。”蚂蚁金服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中华保险在涉农信用保险及农业保险方面有多年经验积累和独特优势,始终走在“三农”金融服务的第一线,是扎扎实实服务农户的大型保险集团。而蚂蚁金服在过去几年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县域和乡村用户提供了支付、保险、信贷等多方位普惠金融服务。据介绍,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在原有业务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集双方股东资源,优化业务流程。
资料显示,中华保险成立于1986年,是国有控股的、中国保监会列入保险集团管理的保险控股公司。中华保险开展农业保险近30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财政补贴型农险试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过去30年中,中华保险累计农险客户数超过4000万,积累了丰富的农险数据。目前,中华保险在全国的服务网点数量排名行业第二,基层服务网点遍布县乡,仅县级的服务网点就超过5000个。
在发布会上,蚂蚁金服提出了农村金融的“谷雨”计划:在未来三年,将联合100家龙头企业,为大型种养殖户提供金融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为1000个县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信贷、保险等;面向国内所有“三农”用户,拉动合作伙伴及社会力量提供累计10000亿信贷。
针对不同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用户存在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成金字塔结构分布。蚂蚁金服形成了三种服务模式:数据化金融平台模式、“线上+线下”熟人模式;依靠升级农业产业来解决大型种养殖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截止2016年12月中旬,整体而言,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方面服务的涉农用户数分别达到1.5亿、1.3亿、3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