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以放纵人性弱点而获利的商业模式就是耍流氓

《财经》新媒体主笔 十年砍柴  

2016年12月09日 10:48  

本文2188字,约3分钟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两句中国的古代俗语深刻地总结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绝大多数人既非圣贤,很难靠道德自律来抵御世界上一切的诱惑或者在困窘的状态下还有道德的洁癖,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同样大多数人有着远高于禽兽的理性与道德意识,并非完全靠欲望驱动而不计后果。世上芸芸众生多是介入圣贤与禽兽之间,有起码的是非与羞耻之心,但又有着难以克服的人性弱点。一种向善的社会管理制度和文化,有助于大多数人不能或不敢放纵人性的弱点,而是靠勤劳与聪明才智改善生存状态,获得社会尊重。反之,那种逼良为娼或诱良为盗的文化是向恶的,产生的是逆淘汰的社会效果。

笔者饶舌了这一大段,且让话题回到最近很火的“裸贷”。“裸贷”只是“校园贷”带来的一种现象。“校园贷”这些年已经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如2016年3月,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男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只是“裸贷”由于是众多女生用自己的不雅照片或视频做抵押贷款,并背上沉重的利息。这些不雅照片和视频在互联网上泄露而引起轩然大波,“校园贷”才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说白了,女生的“不雅照”甚至是“肉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比男生跳楼更吸引眼球而已。

中国古代是个男权社会,大多数女性呆在家里,并不参与社会的公共生活。“饥寒起盗心”这个社会现象,指的是当一位男子饥寒交迫时,很容易想到偷与抢。如果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地进入公共生活,女性遭遇“饥寒”,更便捷的方式恐怕是出卖肉体而不需要去盗抢。直到今天,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物化,这是不能否认的社会现实。

“裸贷”乃至引诱还不起贷款的女生“肉偿”,就是无底线地让人性弱点放纵,在“饥寒”的女生和“饱暖”的男性之间充当媒介。这种诲淫诲盗、挣缺德钱的商业模式,难道披上一件互联网马甲就是金融创新了?

古今中外凡是靠放纵人性弱点而挣钱的生意,一定是公共道德所摈弃的,但凡有点责任心的社会管理者会对这样的商业模式进行打击。而做诱人子弟为盗诱良家妇女为娼的买卖,更是为道德与法律所不容的勾当。以《水浒传》中的潘金莲与西门庆合谋毒死亲夫武大郎这个故事为例。潘金莲是因为在做婢女时反抗男主人的淫威而遭到惩罚,被迫嫁给武大郎,这种遭遇值得同情,她不可能爱上武大郎。喜欢英俊的有钱人,对漂亮的潘金莲来说也无可厚非。潘金莲因毒死武大郎固然罪不可赦,但这件事中最不能被饶恕的是王婆,她利用潘金莲爱慕富贵之心和西门庆这个土豪的渔色之心而牟利,撮合了两人,酿成了惨剧。

要我说,那些“裸贷”的经营者,做的事和《水浒传》中的王婆真没什么区别。

当然,有人会说借款的女生几乎都是成年人了,难道自己不会考虑风险,那样轻易上了“校园贷”发放者的当,活该。青年学者宋石男评价如此评价此事:

“活该”意味着某人的遭遇是合理正当令人快意的,很显然,我们不能将这个词用在裸贷受害者女性身上。

无论参与裸贷的女孩动机如何,都不影响她们是受害者这一结论。就像约会强奸一样,无论赴约的女孩有什么动机,她被强奸都不应当被视作活该,而是不幸遭遇非法侵害。

虚荣也好,物质主义也好,我认为是不值得倡导的价值观的女孩,仍不应当受到非法且不道德的对待。

石男的这番话我完全同意。“虚荣”和“物质主义”难道不是人性的弱点?在校大学生尽管已经成年,是有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他们毕竟涉世未深,其认知和心理状态有诸多的不成熟。一些批评大学生参与“裸贷”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女生为了买一个iPhone手机怎么就借那么高利息的钱,而且还把自己的隐私与尊严让人控制。要知道远离父母一群同龄人住在校园里,他们的家境有差,经历各异,性格各不相同,虚荣、物质主义和相互攀比等人性弱点,是很容易被诱发出来的。叶笃庄(农业经济学家、著名科学家叶笃正之兄)的回忆录《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写到他们叶家(津门望族)对子弟要求甚严,其中一项就是不能私自借贷,哪怕是手头一时拮据向父亲的朋友无利息借钱。因为这个头一开,心智未成熟的子弟就很容易变成败家子。宋代的官府明确规定“诸家长在,而子孙弟侄不得辄以奴婢、六畜、 田宅及余财物私自质举”,亦是防范年轻的子弟为奸人所乘,随便典卖财产。

“校园贷”利用互联网的便利绕过了家长,不需要传统的抵押物就向年轻的学生发放“高利贷”。他们掌握着贷款的女生不雅照片和视频,其实就是一种胁迫,如果再进一步引诱女生“肉偿”贷款,那就是互联网时代的黄世仁呀,和要求杨白劳用喜儿来抵债差不多。这样缺德的商业模式和平台能够存在这么久,而且业务火爆,有关部门难道不觉得羞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