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有望在G20期间取得突破

《财经》记者 江玮 | 文  

2016年04月15日 18:12  

本文1028字,约1分钟

外界预期在3月底进行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第三轮负面清单交换没有发生。

4月15日,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表示,他们急切地希望看到谈判取得进展。他预计谈判进程可能在今年9月于杭州举行的G20峰会期间取得突破,届时中美两国领导人有可能宣布达成重大进展。

在今年3月31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谈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方愿同美方共同努力,争取早日达成一个互利双赢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

大部分中国美国商会会员预计中美双边投资协定有望在2018年前达成。吉莫曼强调,中方的改革进程不应为等待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而止步,在谈判完成之前仍需要不断开放市场。

吉莫曼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美国商会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保持沟通,通过反映商会的立场参与到进程中。另一方面,中国美国商会也与中国的商务部和发改委保持接触,表达他们希望负面清单尽可能短的诉求。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于去年6月进入交换负面清单阶段。去年9月,双方进行了负面清单的第二轮出价。中国商务部前部长陈德铭在今年3月表示,中方的负面清单在缩小,上一次的出价“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但也许美国还不满意。中国美国商会副主席兰道尔•菲利普斯15日表示,包含一份过长负面清单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不会在美国国会通过。

对于制约谈判的因素,吉莫曼表示,美国国内正在进行的大选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他认为这不会成为障碍,只是增加了谈判的复杂程度。中方的问题则在于负面清单仍过长。

4月15日,中国美国商会发布2016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中国美国商会在今年的政策重点包括,公平和透明、充满活力和开放的投资环境以及公平、市场导向型创新。

报告显示,32%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不打算在今年增加在华投资,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三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市场准入障碍或者不利于外资企业的政府政策。

截至2015年底,25%的受访企业已经或者准备将产能转移出中国。转移目的地最多出现在亚洲和北美。其中一半将迁移到亚洲发展中国家,另有40%表示将移往美国、加拿大或墨西哥。转移至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为工业和资源类企业,转移至北美的则多为技术和研发密集型企业。“这与中国上涨的劳动力成本有关,也与企业的全球战略有关。”吉莫曼对《财经》记者说。

尽管仍有60%的会员企业将中国列为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但这一数字在2012年的调查中曾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