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打假:封停售假账号上万个

《财经》记者 陈玉峰 | 文  

2016年03月15日 17:50  

本文807字,约1分钟

3月15日,在第34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微信安全、法务团队披露了过去一年微信的生态安全情况:微信品牌维权平台用8个月的时间携手品牌方鉴假,共封停涉嫌售假帐号11200余例。

2015年1月,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发布2015消费投诉情况报告,网购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高发领域。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尚不完善、消费者维权困难、售假侵权行为泛滥等现象不断挑战着品牌方的诚信底线。

微信法务总监黄嘉慧表示,为了有针对性地处理售假帐号,又不影响正常微信用户,微信建立了“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平台邀请著名品牌方加入,与微信团队一起对用户举报的售假帐号进行鉴别核查。品牌方鉴别举报线索真伪,微信团队结合后台数据视情况执行封号、删除相关侵权内容等操作,形成“微信用户举报-品牌方鉴假-微信团队核实处理”闭环。

数据显示,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于2015年7月内测试运行至今,邀请了来自9个国家、300余品牌进驻微信品牌维权平台,它们一共就12500余个/次帐号向微信发送了售假侵权通知,最终核实封停涉嫌售假的个人帐号11200余例,大多数售假账号集中在箱包、服装和鞋类等行业。

从被封停的微信个人帐号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福建是“重灾区”,而山东、河北等地也是被处置帐号分布的密集区域。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段祺华谈及微商的法律治理与平台企业责任时指出,作为平台的权利人,企业有义务进行监管,维护平台的合法运营。段祺华表示,把监管职责交付于平台企业管理,是一种直接、便捷、可行的方式。微信平台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屏蔽、提示、设置举报等功能,实现平台自查和净化的目标。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微信生态里包含了分享经济、注意力经济、意愿经济,因此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规则和标准。微信品牌维权的新举措是互联网生态构建中自净、自律、他律的重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