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中韩自贸协定降税,高价进口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财经》记者 王延春 | 文  

2015年12月29日 11:31  

本文1897字,约3分钟

随着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韩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双边的降税旅程已经起航。12月20日,中澳、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当天实施了第一步降税,2016年1月1日实施第二步降税。自贸区的建立使得过去很难消费起的进口商品逐步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

随着中国-澳大利亚、中国-韩国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双边的降税旅程已经起航。12月20日,中澳、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当天实施了第一步降税,2016年1月1日实施第二步降税。

20日当天来自澳大利亚和韩国的进口商品中,分别有2402个和1649个商品关税为零,包括来自澳大利亚的龙虾制品、罐装鲍鱼,拍立得相机等;来自韩国的西洋参、天麻等关税也降为零。

降税是个漫长的旅程,来自澳大利亚、韩国的相关产品需要经过三四年、八九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降税。但是,双边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或缓和,这个事关消费者福祉的旅程毕竟已启程。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告诉《财经》记者,降税涉及一些直接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用品,消费者可以直接感受到降税对自身带来的好处。从总体来看,中韩、中澳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涉及的产品种类要经过不同时间段逐步降低。

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张少刚接受《财经》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的建设增加了消费者的实际福利,通过自贸区削减关税,可以做到降低进口成本,消费者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更丰富的产品。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市场上的热带水果逐渐多起来,也很容易买到。而10年前,中国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如果要买的话,价格也贵的吓人。现在平均30%的关税降下来,消费者在一般超市里很方便的以合理的价钱买到。再有,中国—智利自贸区建成,把葡萄酒的关税取消了,现在可以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智利葡萄酒,过去很难想象在中国内地市场能喝上智利的葡萄酒。自贸区的建立使过去很难消费起的商品进入到了寻常百姓家。

中国—澳大利亚自贸协定方面,张少刚介绍,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对澳出口方面,到2019年澳大利亚所有海关税目产品的关税对中国全部降为零。其中,5662个海关税目产品在12月20日生效时即实施零关税,税目占比91.6%,约占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85.4%。2016年1月1日,522个海关税目的产品将进行降税,占比达到8.4%;其中427个税目的降税幅度为基准税率的33%,95个税目的降税幅度为20%。

中国自澳进口方面,12月20日协定生效时立即实施零关税的税目为2402个,占全部税目的比例为29.2%,贸易额占自澳大利亚进口总额的85.4%。2016年1月1日,5573个海关税目的产品将进行降税,占比达到67.7%,降税幅度为基准税率的6%-33%不等。到2029年中国96.8%的税目将实现零关税,贸易额占比为97%。在辅以适度合理保障下,澳优质的牛羊肉、水果、海鲜、葡萄酒等将享受零关税的待遇。

在中韩自贸协定方面,有1649个税目商品在20日协议生效后关税为零(其中691个商品现行税率为零),包括韩国产的各种中药材,以及韩国大豆、燕麦等农产品。对此,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接受《财经》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6年1月1日的再次降税,涉及的部分产品实际上跟中韩之间的生活和轻工产品息息相关,通过双边降税直接惠及到老百姓,包括中韩之间的纺织品、轻工产品、日用品,大部分在1月1日降到零关税。

李光辉说,自中国提出建立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和实施高水平自贸区以来,可以说中韩和中澳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迄今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对构建自贸区网络的作用非常大。

张少刚表示,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从2002年开启, 2002年时任国家总理朱镕基跟东盟十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政府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这个时候开始,开启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至今已13年之久,目前已经签署了14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韩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等22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除了已经生效的自由贸易区外,目前还有几个自由贸易区正在谈判,这些自由贸易区,一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也叫10+6自由贸易区,这个自由贸易区是迄今参加成员最多、贸易量和经济量最大的一个自由贸易区,目前已经进行了10轮的谈判。二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是三边自由贸易区。三是中国同海合会的自由贸易区,沙特阿拉伯等海外六国的自由贸易区,还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谈判包括,中国与斯里兰卡,中国与马尔代夫、中国与格鲁吉亚等的自由贸易区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