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今晚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对广西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工程“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和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项目予以核准。
此次核准的两个核电项目涉及四台机组:防城港3、4号机组和田湾5、6号机组。至此,加上此前核准的红沿河5、6号机组、福清5、6号机组,2015年共核准8台核电机组,是福岛事故之后核准规模最大的一年,核电发展速度正逐渐恢复到福岛事故之前的水平。
在开工方面,今年已经开工红沿河5、6号,福清5号三台机组。此次防城港、田湾项目获得核准之后,中核、中广核正在与政府层面沟通,希望在年内走完相关的安全审评程序,如果一切顺利,预计福清6号机组、防城港3号机组和田湾5号机组有望在年内开工,届时2015年开工机组将达到6台,也将是福岛事故之后核电机组开工最多的一年。
今年核准的8台机组中,4台机组为二代加技术的改进机组,4台为中核、中广核开发的自主三代技术。而作为国家引进消化吸收的三代技术AP1000,由于关键设备研发制造拖期,示范工程工期未能如预期顺利,目前仍未能有后续机组获批。据业内人士分析,根据目前的进度,后续AP1000项目的启动窗口期至少在明年10月之后。
在引进AP1000技术基础上再创新研发而来的自主三代技术CAP1400,由于项目所在地山东气候影响,年内已无开工可能。此前,影响AP1000工期的两台关键设备——主泵与爆破阀的发运被视作CAP1400核准的前置条件,随着今年11月中旬主泵的发运,该前置条件已经满足,12月8日至10日,CAP1400核准评估会在荣成召开,业内预计CAP1400正式核准将在年后,其目标开工时间将在明年3月底。
出口英国核电参考机组即将落地
防城港3、4号机组采用中广核“华龙一号”技术,该技术由中核与中广核各自开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融合而来。今年4月,采用中核“华龙一号”的福清5号机组率先开工。尽管技术型号都为“华龙一号”,两核电项目在核心的堆芯组件上都采用了177堆芯组件设计,不过在堆芯功率密度、安全系统布置等方面都还存在差异,两个项目采用技术并不完全一致。
今年10月,在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签订了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协议中明确中广核计划在英国牵头开发的布拉德韦尔B项目将以防城港3、4号机组为参考机组。
中核副总经理在俞培根在10月曾对媒体表示,国家准备成立“华龙公司”,把各自的华龙技术组到一个公司去,由该公司到海外开发。不过据《财经》记者了解,以防城港3、4号机组为参考机组的英国核电项目,预计仍将沿用防城港的设计。后续其他海外华龙一号项目,将由筹办中的“华龙一号技术合资公司”负责设计开发。
防城港核电站目前有两台机组在建,其中开工于2010年7月的1号机组已经于今年12月4日实现满功率运行,即将投入正式商运。防城港核电也被视作是西部首座核电站。
在经济性方面,中广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咸春宇在今年11月的一次行业论坛上表示,预计华龙一号批量化建造后单位造价约为一万七千元,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性。
二代加谢幕之作获批
此次获得核准的另一核电项目田湾5、6号机组采用基于法国二代核电技术M310的改进型技术,这两台机组也将是二代加核电技术在国内最后的新建机组。
田湾5、6号机组在福岛之前尽管未获核准,不过早在2009年已经获准开展前期工作,现场已经按照M310改进型的技术要求进行准备,变更设计技术成本较高,该项目和红沿河5、6号机组一样,被视作福岛事故前的遗留项目。
从引进法国M310技术建设大亚湾开始,中核与中广核此后分别在法国核电技术基础上进行了自主研发,中广核先后开发出CPR1000、ACPR1000等自主型号,中核开发出了M310改进型技术型号。在十一五核电快速发展时期,这批二代加核电机组是国内核电建设的绝对主力,目前国内具备发电能力的核电机组也以这批二代加机组为主。
2011年福岛事故之后,二代加的快速发展随着整个核电停步戛然而止,随后2012年核电重启之时,国务院要求新建核电站“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此后至今,只有三个采用二代加技术的核电项目获批,即阳江5、6号机组、红沿河5、6号机组和田湾5、6号机组。这些机组也都针对福岛事故进行了相应的设计改进,以使其满足三代安全标准。此次田湾5、6号机组获批,将是最后获批的二代加项目,未来中国将不再有采用二代核电技术的核电站开工建设。
田湾核电站目前有两台机组投运,两台机组在建,前四台机组都采用俄罗斯VVER系列技术建设。其中田湾3号机组是福岛之后核电重启时开工的首批机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