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各说各话,中美两国终于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美之旅,就建立打击网络犯罪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达成协议,同时将就此建立热线。
长期推动双方对话的美国科技业团体近日发表声明欢迎此协议,并且表示愿意为协议的执行提供支持。
“这个协议意味着(双方)在少有交流的议题上总算开始了可持续对话” ,美国信息科技产业委员会的执行官嘉菲德(Dean Garfield)指出。“我们希望该协议能激励双方官员,立即付诸行动塑造市场竞争和公平对待的环境,”他表示。
根据协议,两国将在2015年年内召开第一次会议, 中方由一名指定部级领导牵头,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和司法部部长作为美方共同团长。双方参与部门包括中方的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国家网信办,和美方的联邦调查局、美国情报委员会等其他部门。对话将两年进行一次。
该机制的主要任务是对双方彼此关注的恶意网络活动,进行具有时效性的回应和评估。
美国前副助理商务部长、现任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 资深顾问Henry Levine 对《财经》记者指出,此协议“有意义且具建设性”,不过关键将在于一年后回头检视执行结果,以及恶意网络活动是否明显下降。
美方近年来多次指控中国黑客对美国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恶意网络攻击。在习近平访美前,美国政府向媒体透露不排除就此对中方相关企业进行制裁。
中方从未承认美国指控,习近平在访美期间也多次表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中国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中国政府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鼓励或支持企业从事窃取商业秘密行为。不论是网络商业窃密,还是对政府网络发起黑客攻击,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应该根据法律和相关国际公约予以打击。中美双方在网络安全上有共同关切,我们愿同美方加强合作。”
不过也有一些网络专家对此项协议存在质疑,认为协议对黑客行为定义不清,对侦查机制也过于模糊。
奥巴马政府前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麦艾文于9月中访问北京时公开表示,奥巴马对此议题十分重视,自上任以来,曾经亲自对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习主席分别提过意见,但是美国认为北京并未积极回应。
麦艾文认为中美在网络安全的歧见,可能堪比两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漫长谈判过程。
除了建立高级别对话机制,中美此次达成的与网络议题相关的成果还包括,针对网络安全审查、商业领域加强信息通讯技术网络安全的措施、恶意网络活动提供信息及协助、反对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国家行为准则 。
大部分网络安全专家普遍认为,由于目前世界各国都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网络战实力,却要求其他国家同意不进行网络攻击,因此各国的网络竞争与合作在未来将越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