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稿|开放服务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财经杂志 吉莫曼 | 文  

2015年09月14日 17:12  

本文1578字,约2分钟

根据去年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商会服务行业的会员公司有72%对国内市场的发展表示乐观,但仅有25%对中国监管环境持乐观态度。鉴于大部分未开放的海外投资领域都属服务行业,中美双边投资协议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当世界各地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观察人士,对中国如何维持经济的平衡和健康发展愈发担忧时,他们或许忽略了一个中国发展的巨大机遇:服务行业。发掘服务行业在金融、医疗、教育和物流领域的潜力,对中国人民及所在公司都大有裨益。然而,一些人为障碍依然存在,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数十年来,制造行业大面积对外商投资开放,行业得以蓬勃发展。过去几年里外资公司生产额占中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为制造业带来了急需的资本、设计理念及专业技能,将中国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随着近十年制造业产出增长减半至7%以下,超过1/5 的涉足能源和工业领域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因成本增加而计划或已经从中国撤资,寻求额外附加值变得越来越困难。

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经济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表示,为促进改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应占主导地位。此次会议后,自贸区的设立、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增加服务业外资比例、提高服务业外资质量的意见,都向外界释放了积极的信号。银行卡结算新规定的出台,也似乎意在结束该领域内本土企业垄断的局面。此外,北京也在进行项目试点,以促进重要服务业的发展。

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服务业经济总量增长8.4%,超过中国经济整体增速。但较之美国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80%的比例,中国服务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49.5%,差距依然很大。在美国,包括金融、保险、教育、工程、法律、娱乐传媒、通讯、零售、房地产、旅游、医疗、信息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在内的服务行业为私营部门创造了超过80%的就业岗位。

美国的经验表明,服务行业的发展有助于带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同时创新型经济又提供了大量的高知识背景的就业机会。各国政府都意识到服务行业对于整合以及支持其他经济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或谋求在价值链上游占据一席之地的经济体而言。中国也可以吸引并鼓励外资服务供应商投资中国市场,促进本国服务业发展。

然而一直以来,美国服务业公司在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影响了他们在中国市场投资的能力及意愿。这些挑战包括模糊的监管政策、不公平的审批程序、偏向于本土服务供应商的标准、事实上的技术转让要求以及市场准入限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显示,中国对外资服务供应商的限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限制最多的行业为快递服务、广播及航空运输业。根据去年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显示,商会服务行业的会员公司有72%对国内市场的发展表示乐观,但仅有25%对中国监管环境持乐观态度。

针对美国服务业公司的限制有可能导致中国在科技上无法与国际接轨,进而导致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并最终阻碍中国获取前沿技术与理念、实现创新。庆幸的是,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和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中国有机会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加大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同时,我们希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能早日达成。鉴于大部分未开放的海外投资领域都属服务行业,这份协议恰好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中国美国商会认为,基于双边投资协定的意义是进一步开放经济,所以服务行业不应列于负面清单中。随着对负面清单的缩减,这份协定将会成为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步。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协定的内容还需要更为深入。除解除对投资的限制,还需要解决许多会员的担忧,包括透明度、正确的规定执行程序、数据本地化、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支持以及利于国内企业的许可制度。我们还注意到,在近期通过的国家安全法中,存在对于“国家安全” 定义过于宽泛的问题。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下月出访美国,我们希望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能成为此次访问的重点。正如中国制造业所示,一个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将有助于中国经济转型。我们对中国开放服务行业的期盼程度,丝毫不亚于中国对于解决其当前问题的迫切程度。

本文作者为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