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团之交

2015年01月27日 06:23  

本文4038字,约6分钟

清末民初中国与国际的接轨,在许多方面都通过中美实业界的牵线所完成,不惟公共工程,在引进新技术、新观念和新管理方式等方面,实业界的贡献功不可没,例如棉纺新技术、美国人泰勒的科学化管理方式、新式银行的经营和电器标准化等等重大革新,甚至培育专业人才的主张,都深为实业界所关注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满载大批人参及皮料等货物抵中国广州黄埔,这是美国独立建国后首次和中国直接贸易的开始,写下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一页。

而早在美国尚为英国殖民地的时代,中国的茶叶已由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入美洲,归航时采办美洲土产运销中国。所以中美关系的真正肇始虽在独立运动以后,然而在未独立以前,两地间的贸易,早已行之有年。独立后的美国在中国市场的贸易活动和以国家力量为后盾的起步,虽晚于英国等主要欧洲国家,其对华贸易的数量于19世纪末以前在美国对外整体贸易量中并不重要,但中国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口,始终带给美国人一种美好的想象空间,让美国商人远渡太平洋而来。

美国在中国市场的贸易从早期鸦片贸易为大宗,到19世纪中期以后以棉布、煤油、烟草和各式异国风味的商品交易为主流。这种商品交易的形态到19世纪后半期逐渐有新形态产生,除了进出口贸易外,他们对中国市场有进一步投资,例如经营棉纱厂、碾米厂等各式机器厂的经营和航运事业,等等,尤其是伴随着中国条约权利的演变和通商口岸的开放,来华商人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