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和电报的开展是工业革命以后欧美国家现代化设施的重要标杆,不仅提供生活和交通的便捷,更是战时重要的运输工具和通讯设备。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以工业化积累的优势在远东拓展势力,“电报水线”也在中国主要城市口岸架设起来。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之于英国,被誉为“通往印度的高速公路”,而电报水线在中国的使用,也被誉为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缩短了中国和世界的通讯联结,为中国市场的活动方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当时知识圈和技术官僚都意识到借由外资外力来发展中国的无线电讯,订定合理的中外契约,以达到“自管自营”的生机,未尝不失为图强之道。然而,由于列强在中国之既得利益与新兴势力之间的纠葛、国际间彼此信任不足,加上内战和派系政争所导致的政治不安等因素,更加恶化了中外合作的情势,遂使20世纪20年代中国无线电讯市场的中美合作契机成为幻影
铁路和电报的开展是工业革命以后欧美国家现代化设施的重要标杆,不仅提供生活和交通的便捷,更是战时重要的运输工具和通讯设备。
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以工业化积累的优势在远东拓展势力,“电报水线”也在中国主要城市口岸架设起来。
1869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之于英国,被誉为“通往印度的高速公路”,而电报水线在中国的使用,也被誉为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大事。它缩短了中国和世界的通讯联结,为中国市场的活动方式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
电报强国的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