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由20个不到10分钟的短片集组成的纪录片《我们,经济》(We the Economy),从今年秋季开始在美国通过互联网传播。这部畅谈美国经济的纪录片,试图从市场、全球化、不平等、债务等角度切入说理。中国在美国的直接投资,也被选入这个向普通人解释美国经济的系列片,标题就是:“中国企业,美国制造”(Made by China in America)。
文化通过影像反映现实。经济评论者则高屋建瓴,站在世界贸易新常态的角度解读贸易与投资的新趋势。英国《金融时报》社评指出,贸易政策的传统焦点——关税和补贴的正式协定——如今已过于狭隘。政府应转而关注影响其经济参与全球化能力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外商直接投资正变得比贸易更重要。无论个别投资条约有何优点,根据国内法律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原则正变得日益重要。
这一社评发出时,正值第16轮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在美国华盛顿落幕不久。这一为期五天的谈判,只是在11月17日开始时个别媒体有所关注,而它的落幕则几乎悄无声息。但就在看似不经意间,投资领域的巨大变化已在发生。就在这一轮谈判开始之前,中美两国元首在北京表态,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进度,力争于年底前就核心问题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在2015年启动负面清单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