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1992 年 1 月 2 日,埃及原副总理兼移民部长布特罗斯·加利(左二)成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第五任秘书长、秘鲁人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夫人马塞拉,为加利及其夫人莱亚举办了午餐会,以示欢迎。
加利就任第六届联合国秘书长
1992年1月2日,埃及原副总理兼移民部长布特罗斯·加利宣誓就职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此职务的非洲人。
加利1922年11月14日出生于开罗的一个书香门第;1973年步入政界;1977年任埃及外交国务部长;1980年成为埃及民族民主党书记处成员;1987年当选为议会议员;1991年5月出任副总理兼外交国务部长。1991年12月3日,联合国大会任命加利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任期五年。1997年11月16日加利任法语国家组织首任秘书长,任期四年。
加利通晓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并用这些文字写作,已有100多本著作问世。他是一位国际法专家,深谙北南关系、第三世界和非洲问题。1995年4月,加利获希腊奥纳西斯国际谅解和社会成就奖,以表彰他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对地中海地区国际问题的解决作出的贡献。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很快。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他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年至2010年,启动并大幅下调关税阶段;第二阶段是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第三阶段是2016年以后,自贸区巩固完善阶段。
缅甸独立日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建立缅甸联邦。缅甸奉行独立、积极的外交政策。中缅于1950年6月8日建交。
独立后的缅甸,因经济形势恶化,于1988年7月爆发全国性的游行示威。同年9月18日,以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军队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改名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宣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机构。国名由“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为“缅甸联邦”。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民盟)获胜,但军政府坚持先制定宪法后交权。1993年1月,军政府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启动制宪进程,但军政府与最大反对派民盟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消除。2003年5月30日,昂山素季在国内开展政治活动时,两派群众发生流血冲突。军政府为维护政局稳定,拘禁了昂山素季及民盟其他领导人,关闭了民盟总部及其他分部。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成立
1912年1月7日,南非黑人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组织——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在布隆方丹成立。非国大反对种族隔离制度,主张建立统一、民主和种族平等的南非。
1960年3月,非国大在反对“通行证法”的“沙佩维尔事件”后,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它的一些主要领导人流亡国外,国内组织则转入地下。此后,非国大提出了进行武装斗争的主张,并于1961年12月建立了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由曼德拉任司令,领导武装斗争。1962年,曼德拉等领导人被捕入狱。非国大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成为南非最有影响力的黑人解放组织。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在1995年至1996年的九省地方政府选举中,获得七个省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