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动向

2014年05月30日 18:28  

本文1680字,约2分钟

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发改委:布局西部大开发;央行:上海自贸区金改细则落地;房地产调控是否会转变?;新增人民币贷款

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

2月25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正回购操作。与20日的操作相比,本期正回购期限仍为14天,中标利率持平于3.8%,交易量则由600亿元增至1000亿元。

【评点】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改善持续超预期,央行回笼加码顺理成章,预计资金利率下行空间已经有限。不过,当前公开市场回笼期限偏短,显示央行对冲力度仍属温和,综合考虑年初以来机构资金面预期转暖、外汇占款可能保持高增等因素,预计资金面宽松局面有望延续至3月中旬。

 

发改委:布局西部大开发

发改委将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方面,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解决落实事关西部大开发长远发展的大事、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难事、惠及各族群众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老百姓的实事,努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评点】优秀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科研骨干流失严重与人才引进难并存,目前人才问题在制约着西部前进的脚步。推进西部发展,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人才是关键。对此,国家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人才向西部流动,实行工作或生活津贴;允许有条件的西部单位集资建经济适用房,或为优秀科技人才建住宅公寓等措施;设立“西部人才资助基金”,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就业。

 

央行:上海自贸区金改细则落地

据悉,2月26日,央行在上海总部大楼发布自贸区外币利率市场化政策。从已落地的部分细则来看,整个细则贯穿了“风险可控、可复制、可推广”等关键因素,自贸区改革效应正在凸显。无论是对国内企业还是对外资企业,不断落地的政策都使得上海自贸区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增加,其改革样本意义正在不断显现。

【评点】 一直以来,作为自贸区主要特征之一的离岸业务,在为贸易、投资、金融的发展带来巨大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比如洗钱风险。自贸区金改最大的挑战,在于对金融风险的管控。

 

《财经》答疑

房地产调控是否会转变?

问:最近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发生了较大变数。由于银行开始撤离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业务,导致房地产库存高企、企业融资紧张,部分地区部分房企已经开始降价。房地产调控是否开始发生转变?

答:由于去年银行对地产行业的贷款占比已达空前的20.3%,今年需要重新调整贷款投向,房地产开发贷款可能受到压缩。其实,房地产调控思路已经发生转变。2月18日,广东传递多项重大调控改革措施:通过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鼓励自主性住房消费,遏制投资投机性住房消费;首次提出简化存量住房交易手续,降低交易成本,盘活存量等。这基本代表了中央推进住房政策改革的大体方向:调控不再短视,强调符合经济规律的长效机制,减少直接行政干预。

综合来看,要破除当前房地产市场量缩价涨的尴尬局面,深刻的改革可能无法避免:用长效机制遏制需求和价格上涨动力,同时在未来采取措施加大房屋供给。但对中短期经济及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的推出将带来激烈的冲击,房地产调控的拐点正在到来。

 

数据气象

新增人民币贷款

地区——中国

时间——2014年1月

趋势——放缓

 

2014年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2万亿元,明显高于去年12月的4825亿元,创下近四年来的最高水平。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1月信贷激增一方面源于年初各行信贷计划较为充裕,且一季度多投有利于提高商业利润,1月信贷投放动力较强;另一方面,2013年末信贷约束较紧,部分贷款也顺延至2014年1月发放。这些因素有利于1月贷款多投。

2014年全年信贷投放速度将较去年进一步放缓,新增人民币贷款9.8万亿-10万亿元,余额年同比增长13.6%-13.9%,而信贷配置将更加着眼于支持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率。

在1月17日举行的2014年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工作会议上,央行明确指出,1月以来贷款增长较快。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节奏,防止资产过快扩张。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则认为,未来只要中国经济增长尚在目标区间,央行就不会放松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