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至18日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加密货币周(Crypto Week),美国众议院在周内讨论了H.R. 3633《Digital Asset Market Clarity Act of 2025》(2025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简称“清晰法案”),该法案经过曲折的两次投票后最终在众议院通过。《清晰法案》体现了数字美元战略的顶层设计,是美国对加密货币行业量身定制的监管框架,其与传统金融监管框架一起构成了“双轨”模式,并由此确立了数字美元战略的制度基石。自2008年比特币白皮书诞生以来,加密网络市值在曲折中向上,如今已经超过3.7万亿美元,比特币也正式超越亚马逊成为全球市值第五位的资产。同时,L1,L2公链、加密预言机、DeFi和RWA等多场景加密应用构建了加密网络的丰富生态,逐渐对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带来深刻的挑战。然而,从合规角度,针对加密网络的监管框架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也一直没有与行业生态适配的合规操作规则,《清晰法案》正是在这一监管空白中孕育而生的。主权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有效监管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存在几个极具争议的问题。最核心的分歧是,加密网络天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主权国家往往会在纳入监管和强力打压之间权衡与摇摆。美国政府构建美元法币和加密网络高度绑定的国家战略,其过程就花费了十几年时间,且期间争议不断。另外,对数字资产的监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监管框架,涉及到诸多从未被定义过的词条和概念,这对顶层架构的设计和规则执行的效能都有极高的要求。比如,比特币是不是商品,怎样严谨定义和解释;以太币属于商品还是证券,该由SEC还是CFTC进行监管?会计准则怎样适配?税务问题怎样解决?反洗钱程序怎样执行?值得强调的是,《清晰法案》建立了加密货币监管的顶层设计,但这其中包含了一个“达摩克利斯之剑”式的监管冲突。加密货币监管与传统金融监管将构成一个美国版的“双轨制”,“一套人马,两种规则”,怎样做到两个框架协调一致,不产生冲突和套利,这对规则设计和执行而言极具挑战。此外,加密货币是一项创新技术,其对主权国家的积极贡献和消极影响共生共存,怎样做到监管对创新的支持和适配,又能对其负面影响做到可控制和可管理,这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这种金融监管的双轨制,对任何国家都绝非易事。
更可持续的供应链
公司往往只关注一级供应商,但真正的风险来自供应链的下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做出承诺,只与遵守社会及环境可持续标准的供应商合作。跨国公司通常希望其一级供应商遵守相关规则,并要求这部分供应商再要求下一级供应商合规——理想状态下,可以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下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可持续生产方式自然地向下推广,形成瀑布效应,遍及整个供应链——我们称之为供应链网络。
标签:供应链
阅读全文:更可持续的供应链
让数据参与决策
直觉在商业中仍有一席之地,但不应是决策的唯一驱动因素。有一条最重要、最简单的商业教训:成功往往是随着时间推移,你做出的好决策多过坏决策的结果。问题是,该如何做到这一点。这在今天应该更容易做到。技术与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可用于指导哪怕是最微观的决策。在许多情况下,都有数据可以向你展示过去类似决策的结果,并可显示随时间推移的预期结果。
标签:决策
阅读全文:让数据参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