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春光橡塑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 袁鑫芳
袁鑫芳是春光科技的第三位员工,她用39年光阴亲历了这家企业从小作坊到上市公司的蜕变。当年她加入时,每月24元工资的创业团队将节俭刻进基因——车间里散落的碎料总会被及时回收,这种"粒粒皆辛苦"的务实作风,如今依然流淌在企业血脉之中。
“谁说用飞书是年轻人的事,我的心还是不老的。”袁鑫芳“不服气”地说道。已经57岁的她选择了返聘,与年轻同事共同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途。
1.40年,铭记“春光精神”
金华春光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5年,是一家专注于清洁电器软管、配件及整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
57岁的袁鑫芳,曾是公司的第三位员工。
“当时我们的公司只是一个很小的茅屋,机器就是一台手动注塑机。每月工资仅有 24 元,每个人都非常节俭,看到地上的碎料都会捡起来重复使用。”
在春光科技创业的80年代,工作中遇到的器械操作问题几乎没有资料可供参考,而作为一线操作工,袁鑫芳只能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摸索出注塑机和压机的使用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一颗乐于实践探索的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并伴随她走过整个职业生涯。
回顾与春光科技共同走过的近四十年风雨历程,袁鑫芳表示,创始团队的“春光精神”对她影响深远。“他们一点点亲力亲为,把所有东西摸索、创造出来,这种精神感染着我。”
用袁鑫芳的话说,春光科技一直有远见,愿意使用任何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新工具。她将学习这些新工具的过程视为挑战,工作成就感主要来自于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023年10月,春光科技开始使用飞书,袁鑫芳第一时间参加了飞书的培训课程。在她看来,使用者的心态非常重要:是否有信心使用?是否愿意学习?
“办法总比困难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不算困难。”
2.当老经验遇上新工具
在春光科技,仓库是守护产品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而仓库的温湿度监控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不当的温湿度会直接导致产品变色、变质、变形或生锈。为此,仓储部员工需要定期抽查温湿度并记录。然而,过去依赖纸质表格的方式弊端重重:数据递交繁琐,时常延迟甚至漏记,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难以保障。
在看到同事使用飞书多维表格高效管理物料、台证和机器保养数据后,袁鑫芳首先想到将仓库的容器和物资收发也迁移到线上管理。于是,她亲自上手,搭建了“铝管铁架登记明细”。随后,她又进一步基于仓库的核心痛点——温湿度管理,搭建了专门的“温湿度控制表”和“进销存管理表”,将更多关键工作流程整合进飞书平台。
现在,仓库的温湿度计下放置有二维码,仓管员每天查看温度并扫码,相应数据就会自动录入系统,后台生成数据和对应的折线图。进销存管理也变得更加简单,实现了随时随地扫码登记,以秒为单位进行数据管理。
这套创新的数字化管理方案成效显著,不但应用于国内,还被袁鑫芳带到越南,成功复制应用到当地的工厂中。正是凭借这套“仓储部综合管理实践方案”,袁鑫芳在公司内部的效率先锋大赛中荣膺三等奖。
在袁鑫芳的推动下,仓储部成为公司里将飞书运用得最为出色的部门之一。
3.“春光速度” 的全员接力
奋斗了一生,袁鑫芳也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遗憾——她没有太操心过孩子们的学业,总觉得陪伴女儿们的时间少了些。但她将自己毕生所学中最精华的部分教给了女儿们:
“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做好本职工作,要有向上、前进、学习的心,不要只考虑工资,先学好技术,有这样的心态,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
如今,她正积极鼓励部门其他人参与推动部门与部门、人与人之间通过飞书的联通。在她的带领下,仓储部有两名成员在春光科技的效率先锋大赛中获奖。
在袁鑫芳眼中,飞书在春光的深度落地,与39年前茅屋里的创新并无二致。
飞书上线春光科技仅 7 个多月,就实现了全员覆盖 4000 多人,内部搭建了 2000 多张多维表格,每个部门都有四五个代表场景。业内甚至出现了“春光速度”这个词汇。这背后除了追求数字化的管理层,更离不开像袁鑫芳一样熟悉业务、乐于钻研、伴随公司成长的老员工们。
集团副总裁陈弘旋,从飞书的使用中也看到了新时代的“春光精神”。
“过去我们主要是在研究产品,未来数字资产也是企业最核心的财富之一,所以我们有一大批新老员工都在研究如何让数字化工具更好落地。”
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许多位“袁鑫芳”跑出了“春光速度”。“效率先锋”从来不是年轻人的特权,而是把事做好的追求。
数字化的本质,是让深耕者更有力量。而袁鑫芳,正是这种力量最朴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