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以内,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在2025年达到峰值,到2030年减少近一半,并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监管者、投资者、消费者和民间社会团体都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局势,并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力求加快净零征程。
那么,企业目前在脱碳征程中处于何种位置?埃森哲《净零目标》(Destination Net Zero)年度报告面向全球2000强企业开展了调研,重点关注他们的去碳化努力以及实现“净零目标”的进度。
去碳化势头日益强劲
目前来看,全球尚未走上实现净零排放的正轨,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随处可见。与2000年至2010年相比,2011年至2022年间,野火和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年均发生频率上升了47%。1 九项地球环境极限值中,六项都已被突破,这不但令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脆弱,复原能力更差,而且突破不可逆转临界点的风险也在加剧。2
不过,头部企业已有所行动。全球2000强企业中有70%都充分公布了排放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发现:55%的企业在2016年至2022年期间减少了运营排放;77%的企业同期降低了按收入计算的运营排放强度(范围1和范围2);2016年到2022年,企业(范围1和范围2)排放强度的中位数每年下降6%。3
具体而言,企业呈现出四种不同的碳排放轨迹(见图一)。其中,52%的企业在同步减少绝对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这些企业正将脱碳纳入核心战略和运营当中,全面增强业务的可持续性。
1. 《2023年天气、气候和灾难洞察》,怡安集团,2023年,https://www.aon.com/getmedia/f34ec133-3175-406c-9e0b-25cea768c5cf/20230125-weather-climate-catastrophe-insight.pdf 。
2. 《地球超出安全极限:首次地球健康检查发出红色警报》,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2024年9月24日,https://www.pik-potsdam.de/en/news/latest-news/earth-exceed-safe-limits-first-planetary-health-check-issues-red-alert 。
3. 埃森哲基于标准普尔全球Trucost数据库分析,2024年。
设定减排目标已成为主流行动。目前,37%的全球2000强企业已在范围1-3中全面设定了净零目标。虽然这一比例仅比上一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但是自2021年以来已大幅提高了10%。不过,全面净零排放和运营净零排放两类目标设定之间的差异(见图二),也凸显了解决范围3排放问题的复杂性。
脱碳杠杆应用范围扩大
企业正在广泛使用基础脱碳杠杆,将脱碳举措切实融入业务运营。我们通过21项杠杆(见图三)跟踪考察了全球2000强企业的脱碳方法。大多数企业正在使用12项杠杆,其中,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浪费、转向可再生能源、拥抱循环经济和低碳楼宇这五项杠杆已被超过80%的全球2000强企业所利用。
某些杠杆对特定行业具有更大的意义。例如,搭建绿色IT基础设施对软件与平台、通信和媒体企业更为重要,这些行业中的企业采用这一杠杆的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消费品和服务行业在可持续的包装处置方面(例如,易于回收、再利用或维修的包装),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趋势。
企业正在使用更多样的杠杆来加速脱碳(见图四)。全球2000强企业中,30%目前采用了15项或更多的脱碳杠杆,43%的杠杆数量在10至14项之间。这些杠杆对减排的效果显著——自2016年以来,应用15项或更多脱碳杠杆的典型企业每年减排近2%;与之相比,杠杆数不足10项的企业同期碳排放量不降反增。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年营收超过500亿美元的企业中,44%采用了15项或更多的杠杆,而在年营收低于100亿美元的企业中,仅有23%采用了15项或更多的杠杆组合。这表明,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能够更快地实施减排举措。
整体而言,杠杆采用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沟通宣传的改善。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详细的转型计划,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企业采取更加清晰的脱碳举措,而非单纯依赖杠杆采用率的绝对值增长。尽管如此,建立更广泛的杠杆组合仍可能帮助企业扩大减排领域,而最终实现净零排放需要企业多管齐下。
AI助力脱碳步伐再加快
基础脱碳杠杆是实现净零转型的关键一步,但还不足以让整体的被动局面出现逆转。企业必须加快采用下一代脱碳杠杆。其中,AI的作用不容小觑,一些企业已开始部署AI来增强脱碳杠杆(见图五)。
除了提高运营效率,企业还可以利用AI完善ESG报告。例如,埃森哲开发的ESG专用语言模型(SLM)可帮助企业根据关键指标、行动成果和监管要求,自动构建及生成报告。这将支持各行业快速、一致地编制高质量且准确的ESG披露信息。
不过,AI也可能会对净零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目前AI的应用趋势表明,其能源消耗将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各方对AI算力的需求持续攀升,更多的高能耗数据中心不断投入使用。
若想充分释放AI加速净零排放转型的潜力,必须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在所有行业中展开规模化部署。虽然63%的全球2000强企业都切实引入了AI,但只有14%将其用于脱碳(见图六)。这一领域的高价值应用模式包括:优化可再生能源集成、提高资源效率,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监测排放量。此外,围绕各种绿色AI计划——如电网去碳化、提高硬件效率和完善软件系统,企业可以为利用AI推动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使AI的减排成效远远超过其排放量。
最终,AI的整体排放影响将取决于企业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些应用模式。企业需要认真考量如何使AI在能源使用、基础设施和运营效率等领域发挥功效,并将功能性、责任性和节约性等可持续发展原则融入AI的实际应用当中,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去碳化潜能。
厘清思路,锐意前行
在迈向净零排放的征途上,无论企业处于哪个阶段,所需的行动要素并无不同,均包括设定目标、制订转型计划,进而有效实施基础脱碳杠杆。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下一代杠杆来实现绩效新突破,而AI无疑能够在推动去碳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三个月:设定目标并制定转型举措
企业应全面考量自身目标,不仅包括业务运营(范围1和范围2),还涵盖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客户(范围3)。通过设定目标,企业可以创建愿景、转变企业文化,并制定治理机制来跟踪绩效,以及在必要时纠正错误。
仅设定目标远远不够。同时制定目标和转型举措的企业普遍比只设定目标的企业进度更快。因此,企业应积极制定转型举措来落实目标,将近期行动和重要的里程碑节点都纳入其中,并由可信赖的外部机构进行评估。然而,超过半数的全球2000强企业尚未制定气候转型举措,这表明我们仍任重道远。
未来一年:评估重要性,建立紧密相关的脱碳杠杆组合
如今,许多减少碳排放杠杆都显示出了明确的商业价值,这通常是因为它们具有吸引力、净现值为正,并且回报期较短。因此,更多企业应该采用这些实践方法。根据企业的行业背景和业务模式,某些杠杆可能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评估并选择那些最有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的减排杠杆。
未来两年:利用AI显著提高成效,取得突破性进展
企业应不断完善现有的脱碳杠杆,并试行更多的下一代杠杆,尤其是AI。为了卓有成效地运用脱碳杠杆,企业必须制定明确、稳健的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同时使用监测面板持续跟踪动态,对实时绩效进行前瞻性、规范性的分析,并将财务和运营关键绩效指标结合起来。
同样重要的是,已建立脱碳杠杆组合的企业应设法实施更多举措。AI有潜力使其他杠杆焕发出更大能量,尽管许多企业都引入了AI,只有14%的企业正在用AI减少排放。
最后,企业务必铭记,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实现整条价值链的脱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跨行业合作,从材料供应商到最终客户,推动价值链上所有利益相关方群策群力,展开集体行动。通过这些努力,各行各业的企业可以共创去碳化世界所需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