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管理进化论”栏目系列旨在探寻在中国土地上深耕的企业管理进化的基因密码,为在变局中感到迷茫的人们提供管理灵感。每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对话一位企业管理者/管理学界领袖,聆听他们如何将管理理论和现代智慧融会贯通。
本期我们访问樊登读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作为国内最早的知识付费产品之一,樊登读书在2013年成立之初就启用付费模式,迄今已成长为拥有超过6000万用户的成熟企业。作为拥挤的知识付费赛道中的赢家,樊登认为自己创业的成功绝不是“冒险”的产物,而是风险控制之下的必然。对他来说,商业就是不断创造价值,不断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
HBRC:您有无推崇的经典管理理论或崇敬的管理大师?了解这些管理理论对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樊登:我硕士学的就是管理学,曾读过很多像哈罗德·孔茨、亨利·明茨伯格、弗雷德里克·泰勒、彼得·德鲁克这类大师的著作。其中真正对我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师有两位,一位是丹尼尔·卡尼曼,另一位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这两位大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研究都侧重于人的非理性和随机性。
管理大师最重要的工作是总结。他们的总结虽然很有借鉴意义,但绝不能照搬。我最近读了一本书,里面讲到曾国藩虽然只是个书生,但打仗比职业军人都厉害的多。原因是他不太相信兵法,在自己打过一仗之后,他就发现兵法并非是万能的。不管是孙子兵法还是戚继光兵法,传到后世,经过一代代被解读后,早就已经走形。所以曾国藩认为,对他指挥战争帮助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曾学习过很长时间的考据。考据就类似现代人做学问的方法,即要找证据。没有证据,就不能轻易相信。他利用自己的考据学的功底,在战场上边打仗边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战法。
了解这些理论后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就会发现随机性非常重要。这一点在我创业之后感触尤为深刻。因此,我公司的一大特点就是拥抱随机性,尽量减少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在可承担的成本下,我想给年轻人创造更多试错的机会。犯错是可以接受的,犯了错之后,反而可能会做对一些事。
HBRC:如何才能将员工试错的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樊登:我并不认为试错需要很多钱。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低风险创业》。在这本书中我曾说到,我们总认为要花很多钱才能尝试新事物。但其实如果花了很多钱,你就不愿意去冒险了,你肯定更倾向于去做更具确定性的事。你会去了解别人是如何做的,然后在那个基础上做一个加强版。
“樊登读书”成功后,模仿者众多,各种“读书会”或知识类账号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许多模仿者都认为,既然樊登可以做到,我们也可以。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拿到了大笔投资,很多都赔了不少钱。但真相是,“樊登读书”到底是怎么做起来的,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
如果让我来总结成功的经验,就跟戚继光写兵法是一样的。难道戚继光能把他在战场上的经验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吗?不可能的。他只是尽自己所能去挑选出几条著成书。但如果你认为只有这几条是最重要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公司从来不会花大价钱去试错,顶多是8万、10万这样去尝试。如果是能维持比较长的时间,那么100万也可以接受。如果亏得再厉害,我们就不会做。也许这100万一直没赚钱,但是一直能活着,它就具有尝试的意义。但如果你一下把钱花光了,也没有新的动作,那就不具备尝试的意义。
HBRC:樊登读书在创业过程中有没有踩过坑?
樊登:我认为没有所谓的“坑”,所有的尝试都是学习的机会和经验。如果我们刻意绕过一些坑,也就刻意绕过了很多机会。创业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去调整和总结,也不断去尝试改变。
比如说,我刚开始做付费阅读时,是很不被看好的。大家都觉得这不可能,这就是个坑:互联网上有那么多好内容都是免费的,怎么可能有人愿意掏钱呢?但我却觉得,所谓好内容都免费只是一种说法,并不是个公理,我想试试能不能收点钱。后来发现能收到钱,就坚持继续做下去。做尝试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就不容易踩坑。创业千万不能赌,不能看好一件事,就把钱全部拍进去。
这就是许多企业家二次创业容易失败的原因。他们的第一次创业的成功具有很大随机性,但当他们自己回头看,会觉得这是自己的功劳,是自己审时度势,做了正确的决定,因此进一步增加了对自己的信心,盲目相信了自己的判断。所以当第二次他们认为的“机会”出现时,就把钱全部押上,认为“子弹”越多,成功率就越大。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满盘皆输。
HBRC:既然创业伴随如此多的随机性,它还是有迹可循的吗?
樊登:赚到的钱要攒下来,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律。比如李嘉诚,为何可以这么多年屹立不倒,始终叱咤风云?因为他有大量存款,所以他的反脆弱性很高。某一个项目的损失,对他的影响不大,他更多的财富始终是稳定的;俞敏洪的新东方为何可以东山再起?也是因为他存的钱多,公司的安全边际建的很广。我们可以观察到,存钱多的人,事业版图拓展的反而更快。
创业不是赌博,更不是冒险。一些赌徒型企业家,赚了一亿就能把这一个亿全部押上,想争取赚十亿。也许他运气不错,真的赚到了十亿,但他会再借十亿继续押宝。他已经相信,一亿都能赚十亿,再借十亿、二十亿,就能赚更多。最后他200亿、1000亿一起押,只要输一次就倾家荡产了。这就是“黑天鹅”的无法预测性。
能够看到的风险都不能叫风险。因为你已经能看到它,可以弥补它,调整它。因此马其顿防线是没有用的,风险一定是来自你没有准备的地方。如果你运气好,可能几十年都不会遇到风险,但它总会来。如果你赌上全副身家创业,风险来的时候你就完蛋了。所以商业不是赌博,而是不断创造价值,不断解决社会问题。
HBRC:刚才您谈到的大多是财务角度的抗风险能力。“樊登读书”作为一个强烈依赖您个人IP的企业,在这方面的抗风险能力如何?
樊登:以我命名的公司依赖我的IP,自然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转嫁。我们公司也在做转型,其中很多新的业务是和我个人没有关系的,比如我们的“非凡精读”、出版业务、直播带货、商城书店,和大量的课程等等。我创造的这些内容本身和华特·迪士尼当年创作的唐老鸭是一样的。迪士尼本人早就去世,但他的IP始终存在。就算我将来不讲书了,我所讲过这些书的知识产权也还在。
HBRC:有人说“内容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优质的内容并不一定就会取胜,且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最优质的内容。对此您怎么看?
樊登:我个人始终还是坚持做最优质的内容。当然,最优质的内容并不代表它是最贵的。当下是短视频的时代,大众的观看方式的确会带来一些对内容的影响。比如有人花了100万拍的视频没有水花,反而一个素人讲了个段子,拍了个抖音就火了。但这绝不意味着好内容没用了。我们能看到,目前很多崛起的视频号,做的东西非常精致和唯美,质量很高,也很受欢迎。因此我认为“内容为王”这句话仍然成立。
HBRC:您推荐年轻人去创业吗?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您对想创业的人有何建议?
樊登:我永远推荐年轻人创业。但我不推荐大家辞职去创业,而是利用下班时间来做。上班的时间就好好工作,不要摸鱼。因为老板浪费了聘用你的钱,你自己无法从中学会任何东西。因此,不要浪费时间,上班的时候就认真干,这其实也是在锻炼你的创业能力。一个上班干不好的人,创业更难干好。但下班的时间,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充分来创业。如果你渐渐做起来了,做的很好,在辞职也不影响收入的情况下,你就可以辞职了。
管理大师亚当·格兰特有本著作叫《离经叛道》,其中说到,我们过去惯性化地认为创业必须孤注一掷。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感觉,并没有任何学术论证。他研究了硅谷许多创业大佬,发现他们在初期都是“脚踩两只船”做起来的。中国也有很多相似的例子。因此他说,优秀的创业者不是善于冒险的人,而是善于控制风险的人。当你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你就更敢于做创新的事,也不会去坑人。但如果你有很大经济压力,你就只敢做已经被验证过的,别人做过的事。这种心态不仅无法颠覆式创新,而且因为你急着要钱,还增加了你去坑人的风险。
我本人也是这样做的。开始创业的时候,我的身份是大学老师,一个月有六千多块的工资。我平常去出差,到了要上课的时间就飞回来给学生讲课,然后再飞走。其实我的工资还不够机票钱,但它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感,让我创业的时候很放松。这种心态作用非常大,远超过了那六千块钱。
至于对创业的建议,我认为有三点。首先你要了解,人生是幂次的,创业也是,找任何规律都是没有用的。人的本能,会觉得没有规律就没有安全感,但找规律很容易赔钱。因为你以为自己找到了规律,就会去冒险,抵押房子或者借钱也要去投资。所以不要找规律,要找乐趣,找你做这件事的乐趣和意义在哪,如何低成本让它持续下去。另外就是我刚才说的反脆弱。具备这三种能力,你就可以坚持很多年。
# 下期预告 #
于 浩
联想控股副总裁 (兼) 创新发展中心董事总经理
2023年1月19日周四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