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面对不确定性,我们不仅需要不断升级思维和认知,更需要找到那些在不同方面有所突破的前行者作为标杆和榜样。本次活动十余家平台全程线上直播,据初步统计,年会两日,全平台有175万观众收看了这一思想盛宴。
本届《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分为七大乐章,11月2日第一天进行了“趋势洪流”“科技飓风”“价值蓝海”“激流跃迁”四大乐章的内容分享,并公布了“鼎革奖”数字化转型先锋榜。
11月3日,“创世新生”、“健康生产力”和“探索再造”三个乐章的内容徐徐展开。
第五乐章 · 创世新生
摒弃旧的、开创新的,又或是从旧土壤中汲取新养份,都需要蓬勃顽强的生命力。唯有身怀绝技、无畏突破才能打破旧陈规,开辟新格局。
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带来了“数字化开创中国古籍保护新局面”的主题分享,他提出,古籍用文字记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如何借助于当代科技、借助于数字化让古籍走向当代,走向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家通过对书目数字化、古籍影像数字化、古籍全文数字化、古籍知识及关联数字化、海外中华古籍数字化回归、古籍数字化成果传播为古籍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这个充满机遇的领域。
北京大学史学博士、外交学院教授、外交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施展进行了“现实世界的危与机”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如今,各国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前所未有的深,但是经济空间与政治空间日益不一致。我们遇到的困境,不是物资短缺的问题,而是治理问题。生产环节已经高度的穿透国界,跨国界的运营,导致政治政策转化出来的经济层面的效应于过去完全不同。它需要有一种新的治理空间和办法,即便在未来的主要治理秩序依然由国家主导,商人秩序的创造性参与也充满机会。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分享了学校转型的精彩案例,他也是《哈佛商业评论》的资深读者。他分享道,23年来,《哈佛商业评论》的内容带给我众多启发,也帮助我不断思考,面对今天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和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时,过去以单位为特征的学校能否实现育人目标。我发现,在一个组织里面不要奢望统一思想,但可以统一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学校的形态应该做出改变:首先,从授权到分权,构建联盟关系;第二,从管理到治理,构建多元共治的体系;第三,寻找内部客户,让资源流向价值中心。
Visa大中华区总裁于雪莉分享了支付的演进与未来和Visa的改变,她表示,后疫情时代,我们发现随着数字商户的加速发展,数字支付的交易量显著增加,消费者的行为发生改变,电商和实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线上下单、线下取货成为非常流行的消费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一家全球化的数字支付公司,Visa希望能够与时俱进,与全球数字支付的创新者合作,共同为支付网络生态提供更多附加值。
第六乐章 · 健康生产力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是企业的第一财富。在后疫情的全新社会环境中,公司应该如何让员工的思想、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同样的滋养?如何让员工保持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来增长员工的投入度与忠诚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以医疗产业如何克服鲍莫尔成本病为例做出解答。他提出,近年来,国内外医疗服务费用不断上涨,其背后的原因包括老龄化程度加重、新医疗技术的持续引进、非传染性慢病以及全球流行疾病的突袭。突如其来的全球防疫隔离行动,能否成为助推人类线上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巨大推力,显著提高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迟甚至可能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对全球长期经济增长的制约,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和探索的方向。
在之后的圆桌论坛对这一话题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创新创业中心主任陈玮表示,大重构意味着我们在增长哲学、经营理念、商业模式方面都需要有大的重构,包括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方面也要重构。员工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我们不应该只把他们当成奋斗者,让他们付出健康、家庭和快乐的代价而成为奋斗者;而应该倡导以创造者、创新者为本。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要创造良好的微环境,关注员工的能量和身心健康,努力延长他们高生产力的人生,塑造员工健康工作60年、“六代同堂”的组织,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中通快递集团副总裁、中通研究院院长金任群则提出,整个社会各阶层各人群存在普遍的焦虑,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回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儒家文化。中通的企业文化环境下是不鼓励加班的,反而是在机制上有所限制。我们最大的员工群体其实是长途汽车驾驶员,如何有效管理每天奔波在路上的2万个驾驶员是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依靠文化和机制,还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我们会实时监督每个驾驶员,每隔4个小时,强制驾驶员休息。生命和健康是最重要的,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完善机制、提升科技,共同防范和抵御风险。
福田汽车人力资源部部长孙京认为,员工的身心健康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这是重中之重的。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把员工的健康生产力放到第一位,而且投入产出比不能简单的拿绩效来衡量。福田汽车成立25年来始终重视员工的健康和发展,在食、住、行、医疗保障方面持续投入,全力打造奋斗者的家园。
鼎源万家合伙人周金荣则提出,不确定性时代,对于任何一个商业组织而言,有一支健康的、有活力的、充满士气的员工队伍是不变的变量。后疫情时期,健康福利在此方面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健康福利方案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企业发展阶段、组织和人才目标需求,同时,为了提升员工体验,还需要将C端的视角带入B端。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穆罕穆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通过视频分享了格莱珉银行的实践。他表示,人们不需要去银行,银行应该走近他们。微型金融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励人们的创业和生产热情,变得具有创造性。在社会底层挣扎着寻找工作的人可以变成创业者,激发自身创造的潜力,持续奋斗,改变生活质量。微型银行是社会企业的典型,其目标个人盈利,而是解决社会问题。格莱珉银行现在孟加拉国拥有900万以上会员,其中97%都是女性,她们成为了家庭和社区发展的支撑力量。
尤努斯基金会秘书长、格莱珉中国联合创始人高战进一步阐释了格莱珉银行的特点和中国实践。他指出,格莱珉模式有三个要点:一是服务于母亲和儿童,二是通过小组和每周学堂构建社会网络,三是搭建面向未来的生活场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消除贫困必须是一个由穷人以稳定的速度创造资产的持续过程,扩展社交网络、创设社会资本的组织方式是格莱珉银行成功的关键。2015年格莱珉中国成立并获得中国建设银行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合作在全国设置了10个项目部,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实验性的成果,希望未来能够继续促进女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第七乐章 ·探索再造
共同富裕、全面发展,探索与再造的动力源于高远的社会理想。商业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吗?企业目标能适应社会潮流吗?企业组织将如何重构?实践派新商业将带来哪些新观念?
知室联合创始人葛新提出,无论是战略转型还是战略升级,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组织学习都成为了必选项。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企业家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家之所以要亲自推动企业的组织学习,不仅意味着打造组织力是第一重要的事,同时也意味着形成组织学习的文化对企业来说特别重要。
深圳工业总会会长吴光权表示,组织学习,最重要就是要推动转型和创新,发挥每一个人的创造性,使大家协同起来。深圳工业总会是由新中国工业巨匠林宗棠在2001年成立的,一直致力于推动工业化进程。如今,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们一件重要的工作,而协会自身也在进行转型,通过服务好会员企业创造收入,在获得自身的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波司登集团董事局主席高德康提出,世界不断变化,用户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也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企业文化,让文化更有力量。真正有效的组织学习,必然是知行合一的。实际上,波司登三年转型最大的收获,就是团队的成长,组织的焕新。我相信,学习力是组织面向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现在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与日俱增。今年以来,我们启动了“全球领先的羽绒服专家”新三年战略,更加坚定聚焦主航道、主品牌的战略地位,叫响“世界羽绒服,中国波司登”。
奋达科技董事长肖奋分享道,奋达科技1993年成立,5000块钱起家,主要从事研发和制造扬声器的业务。经过28年的发展,公司实现了电商、软件、移动设备、精密制造这四大核心竞争力。我们也是国内少数能提供软硬云一体化服务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是21世纪最重要的竞争力,因此我们也通过学习来解决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力问题,即组织能力的建设问题。领导者必须自己先是知识教练,带动整个团队一起学习,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更多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林清轩创始人兼董事长孙来春表示,林清轩虽然聚焦山茶花护肤这一细分领域,但18年来,我们坚持用中国本地的珍稀的植物山茶花,传承东方的养肤之道做中国本土的高端品牌。虽然新冠疫情的出现让员工自信心和原有的组织力短期被摧毁,但我们并不恐慌,因为品牌还在,消费者的需求还在,团队和组织建制还在,重新组织起来,快速地反应,就能迎接这个突变。我们通过利益打通、货品打通、线上线下直营店打通深耕探索出了OMO的新商业模式。
联想首席人力资源官,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高岚认为,在这么大的变化甚至重构的过程中,不变的其实是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在变”,不断学习更新,清空自己。这意味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定方向做到底。创新的确有很大风险,找到新的产品和机会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其转化成产品、解决方案,催生业务。需要去突破惯性,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业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是不同的,这也是联想集团分域管理的核心。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CTO王喜瑜指出,企业升级,不变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努力要去改变的,就是要努力提升企业的能力边界、客户边界和交易边界。转型最难的是企业对自己正确认知,认知到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一切进步的原点。企业的本质是搭建一个交易构架,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为了降低企业内外部的交易成本,拓展交易边界
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苗力指出,战略决定一切,人才是所有事业的根本;在整个商业变化之际,泰康始终不变的是商业向善、长期主义和求实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改变的是组织和人才,组织更加敏捷,更加贴近客户,人才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科技化;好的事业平台,一是公司有前景,泰康的大健康生态给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二是工作有意义,泰康的工作解决长寿时代人类面临的挑战,发起养老革命让老人活得精彩,商业向善,三是重视人才,泰康对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形成了独具泰康特色的人才发展体系。
其后,来自清华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们带来了精彩的管理公开课。
清华大学营销学博士生导师、世界营销名人堂中国区评委郑毓煌提出,与中国企业在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上数量领先相比,中国目前还缺乏足够多能被全球各国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品牌。中国目前还仅仅是制造大国,而非品牌大国。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中国品牌?首先,中国需要国家营销战略,国家和政府层面需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才能真正打造中国品牌。其次,中国企业需要进行科学营销,通过产品、服务和价格三个维度为顾客创造价值,才能打造出备受全球各国消费者喜欢的中国品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企业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铁栋剖析了平台经济的特性。他表示,平台带来了海量消费者,形成了需求规模经济,将企业的增长模式由线性变为非线性增长,从单边效应变成双边网络效应,价值链变成价值网以及管理思维范式的改变。平台必须要解决痛点问题、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强互动,注重用户粘性和忠诚度,同时要注重共生共建,发挥系统优势,拓宽护城河。平台的本质就是价值创造的生态系统,创新驱动、顾客至上和系统重构是创造生态平台的三大要素。同时也必须看到,平台治理和监管是平台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模式与市场营销学教授周宏骐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思维模式和工具。他指出,当我们看一个生意时,它其实长得像一个三层芯片,第一层是业务定位,第二层是业务系统,第三层是交易系统,这背后包含了商机、业务结构和能够为前两者提供核心资源和能力的商业共生体。交易蓝图是一个交易的大脑,分成前脑跟后脑,前脑使用交易设计要素, 最终产出交易方案,后脑使用成交方法, 包括洞察人及合作意愿,资源估值,最终产出博奕策略。生意蓝图解锁企业成败密码,交易蓝图重建组织长青活力。
长江商学院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蒋德嵩认为,全球大变局加剧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未来10年,中国将进入新“中国制造”时代。一方面,在供给侧,企业应聚焦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即新“双创”,全面提升企业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回报率,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有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在需求侧,企业要关注内循环大格局之下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的支撑点,结合新文创、新零售、新生活的“三新”趋势,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以全面打通供给侧创新,从而实现经济的全链路健康循环发展。
第五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
重磅揭晓
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携手世界级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先生共同推出,宜信财富战略合作。自2017年推出以来,受到了管理各界的广泛关注。此后五年来,我们亲历商业时代的变化;见证企业不断突破自我、迎难而上。
查兰奖榜单揭晓环节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副总经理、品牌中心总经理,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召集人赵阁宁主持,她介绍道:“2021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历经6个月案例征集,共有近300家企业报名,由评委会及国内一流商学院的顶尖学者综合考虑了引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借鉴性、领导力这五个维度,评选出2021年度的3个全场大奖,20个杰出奖、创新创业实践奖、营销实践奖、人力资源实践奖、企业转型实践奖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奖等多个单项奖。”
拉姆·查兰发来贺电,他说:“今天是展示创造力和创新的大好日子,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打开思路。实验、新技术,创新背后有许多工作使之得以延续。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不要在这里停步,迈向下一个阶段,并且鼓励其他人创新。创新是生命之源,创新能催生一家企业、一个行业,不仅有益于国家民族,还惠及整个世界。我祝贺今天的获奖者,希望你们感染更多的人,建立更多的队伍,去做实现共同繁荣所需要的事情。”
企业家顾问、拉姆·查兰全球唯一合伙人杨懿梅再次回顾了查兰奖的初心,她认为两个关键词“实践与创新”至关重要。查兰极其重视实践,只有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查兰认为创新是生命之源,新的时代必然会涌现出新的管理实践。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每个人必须持续学习、持续成长,颠覆传统,包括颠覆自己。如何学习最佳实践?三步法:1. 共学共创,构建组织共识;2. 试点试验,夯实组织共识;3. 梯次铺开,迭代组织共识。
在揭晓了第五届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获奖榜单后,联办传媒集团副总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出品人刘霄、企业家顾问、拉姆·查兰全球唯一合伙人杨懿梅,以及查兰奖战略合作伙伴、宜信财富联席总裁尚筱为获得全场大奖的企业颁发了奖杯和奖金。获得全场大奖的案例是分别是:《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中兴通讯数字化转型之路》、《重建治理体系,给乡村学校装上发动机——不老屯中学组织变革案例》、《极飞科技:创新改变农业、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