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帕勒普:中美欧市场的三大差异

哈佛商业评论 克里希那•帕勒普  

2015年02月09日 18:24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很多企业家也希望能够充分从经济对外开放中找到商机。在新兴市场做生意,和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有什么不同呢?我想谈论三个领域:客户、竞争、市场背景。

新兴市场潜力巨大,很多企业家也希望能够充分从经济对外开放中找到商机。在新兴市场做生意,和在欧洲和美国的市场有什么不同呢?我想谈论三个领域:客户、竞争、市场背景。

一、客户

高端细分市场客户 很多新客户进入市场,企业就可以找到商机。比如一些高端细分市场客户,他们愿意到国际市场来进行消费,他们身处中国但消费能力却达到了全球水平,因此这就具有了全球性特点。很多跨国企业在印度、中国不断扩张,它们希望这样的细分市场客户能够来和他们合作。

企业希望和客户打交道,也希望和企业打交道。消费者的需求是可以驱动供应链的,包括B2B市场。跨国公司也愿意进入B2B市场。

当地细分市场客户 新兴市场中还存在当地细分市场客户,比如说奢侈品消费者,他们愿意支付高价格,但也要求得到相应质量标准。他们喜欢奢侈品,但也希望有更多本土化产品。比如说他们愿意去香格里拉酒店(奢侈酒店)。他们发现某些方面香格里拉和四季酒店没有可比性,但价格是同样的;但前者在本土化方面做得更好,这是当地的奢侈品牌,所以当地企业也希望建立起一些高端业务。这对跨国企业来说成为一种威胁,因为这占据了高端市场。

很多时候身处当地细分市场客户比全球细分市场客户更富有,前者希望更加全球化。

中端市场客户 中端市场客户是新兴市场中数量最多的,他们希望得到兼具全球水准质量和较低价格的产品。他们的消费模式让他们不愿意接受全球标准的高物价,这一类的客户人群是最多的,在新兴市场中机会也是最大的。企业希望为这些客户服务,但实操却很困难,原因在于如果价格降低,可能就无法保证质量。

二、竞争

为中端客户服务对于当地企业来说是好机会,尤其是成本结构方面,但挑战在于必须提供全球标准质量的低成本的商品和服务,这也是当地企业和跨国企业需要博弈之处。

中国人口非常众多,尤其是中产阶级数量在不断扩大。这个细分市场和传统的当地细分市场不同。在竞争中,有些跨国公司针对的是当地的高端市场,他们的业务模式和成本结构要根据当地市场来做调整。

三、市场的背景

企业不能把自己的商业模式照搬到新兴市场,成熟市场中机制成熟,但新兴市场机制不成熟,必须要加以调整。

以上内容摘编自哈佛商学院 Ross Graham Walker 教授克里希那·帕勒普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上的演讲。 

更多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