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金融十条”
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条政策措施(简称“金融十条”)。其中提到,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
【评点】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震动的重要时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要处理好房地产业对金融市场的依赖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高效快速发展,实现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相互支持和共同发展。
央行:连续五周净投放
7月1日当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460亿元,鉴于公开市场无操作,央行在公开市场合计净投放资金460亿元。此前四周,公开市场均为资金净投放,单周净投放资金规模分别为1600亿元、920亿元、280亿元和250亿元。至此,央行在公开市场已连续五周净投放资金,累计规模达3510亿元。
【评点】公开市场连续两周“零操作”,体现出央行在当前特殊时间节点的维稳意图。但随着市场资金紧张的缓解,日后包括央票发行在内等公开市场操作可能就会恢复常态。前期负面因素减退且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市场资金利率仍有一定的回落空间,但资金利率中枢有抬高趋势,对中长期市场整体资金利率水平仍需保持一定谨慎。
国务院:通过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3日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宣布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评点】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将创造新的要素转移和资源分配模式,开放的尺度也将更大,能够释放新的政策红利,创造新增长极。但要避免靠中央政策“吃偏饭”式发展,在诸多领域的试验要有全国层面的推广意义。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相较其他地区,应避免形成仅适应一时一地的不可复制模式。自贸区的发展经验,要有全国层面的示范和推广意义,以此带动全国新一轮的开放。
《财经》答疑
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重演?
问:近期,美联储退出QE及全球流动性收紧的预期不断升温,一些亚洲新兴经济体普遍遭遇大规模资本流出、股市暴跌、货币急剧贬值。请问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重演?
答:一旦全球流动性由扩张转向紧缩,资本流向也很可能会随之发生逆转。但资本流向的逆转还不足以成为引爆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上世纪90年代的资本外流之所以会升级为全面的货币和金融危机,有四个催化条件:资本账户自由化;外债风险;国际收支失衡,外汇储备不足;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但从目前看,经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主要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已经在这些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资本管制明显加强;其次,对外债的依赖明显下降;第三,国际收支改善,外汇储备积累增加;第四,汇率制度更具弹性。
整体来看,亚洲国家可能很难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因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确面临着比15年前更加凶险的内外环境。
数据气象
CPI
地区——中国
时间——2013年6月
趋势——波动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2.7%,涨幅比5月扩大了0.6个百分点,创四个月新高。上半年,CPI同比涨2.4%。
食品价格依然是CPI上涨的主要“推手”。数据显示,6月,食品价格涨4.9%,非食品价格上涨1.6%。食品价格影响CPI同比上涨约1.59个百分点。
不过,6月CPI同比涨幅大幅反弹并不代表物价的显著上升。从更能反映近期价格变动的环比数据看,6月的居民消费分类价格有升有降,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从上半年情况看,2.4%的CPI涨幅意味着当前中国物价形势仍较为稳定。但若猪肉价格继续回升、蔬菜价格重回上升通道,中国下半年仍将面临一定的物价压力。
有分析认为,CPI后期趋势可能并不明显,三季度或将持续在2.6%-2.9%之间波动,而待基数支撑力度减弱后,四季度CPI数据或将回落。今年整体CPI同比约为2.6%,不会对政策决策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