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财经网友
    8年前
    情绪就是慧命
  • 阿炳
    8年前
    即使两个人一天的工作经历很相似,他们面对这些经历所需要的东西也可能非常不一样。有些人需要支持,需要向对方倾诉工作上的事,而有些人则需要安静思考一段时间。有些人需要娱乐消遣,有些人需要转移注意力,有些人需要喝一杯,而有些人只是需要一个拥抱。 沟通是理解的基础
  • 1468866091
    8年前
    edbatista.com
  • 秋风萧瑟
    8年前
    我觉得影响夫妻(伴侣)关系最重要的因素是性生活。
  • chj9888
    8年前
    有没有想过,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那么努力地打磨、应用人际关系技巧,为什么一回到家就将这些扔出窗外了呢?也许此刻才最值得应用这些技巧。(译言网网友 欧明谓 |译 马雪梅|编辑)
  • 财经网友
    8年前
    给我感触很深了我经历过也正经历着,不过是和父母,回到家就不控制地交流,所以总会出现争吵,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 jxyxhua
    8年前
    情绪管理能力中国人很缺
  • 237642679
    8年前
  • 饿
    8年前
    如今人们一天中最具挑战性的经历,不是发生在工作上,而是在回到家后的最初15分钟
  • 才智博识0413
    8年前
    的确,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件很常见,在自己身上发生也见怪不怪。这篇文章给了很好的诠释和建议,自身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反观自己!
  • 丁一丁
    8年前
    回家后,情绪管理更重要 埃德·巴蒂斯塔(Ed Batista) 如今人们一天中最具挑战性的经历,不是发生在工作上,而是在回到家后的最初15分钟。 如今,许多人都工作压力大、焦虑感爆棚,而他们另一半的工作境遇也往往如此。但是,他们一天中最具挑战性的经历,不是发生在工作上,而是在回到家后的最初15分钟。 如果两个人在下班后的最初15分钟交流很顺利,就能让双方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在意和关心,他们会感到身心放松,也会更有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然而事实却是,最初15分钟的交流往往不顺利,总是导致两个人懊恼又失望,甚至破坏了一整晚的心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不同的需求 由于个人需求不同,双方的精神、情绪状态通常都会存在差别,这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许多夫妻一走进家门就忘记了这一点。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个人辛苦了一天回到家,想要一个人先静静再开口说话。然而,更早到家(或者整天在家)的另一半却有着强烈表达欲。 即使两个人同时回到家,他们一天的工作经历也可能完全不同——一方经历了一系列工作冲突后,在回家的路上又是各种折腾;而另一方则工作进展地非常顺利,一路畅通地回到了家。 即使两个人一天的工作经历很相似,他们面对这些经历所需要的东西也可能非常不一样。有些人需要支持,需要向对方倾诉工作上的事,而有些人则需要安静思考一段时间。有些人需要娱乐消遣,有些人需要转移注意力,有些人需要喝一杯,而有些人只是需要一个拥抱。 不同的恢复时间 威斯康星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情绪和大脑结构、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他在2012年的著作《大脑的情感生活》(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中指出,人们从消极经验中恢复的时间有很大不同。(戴维森将这种特性称为“适应力”(Resilience),但是我更喜欢“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因为在讨论应对压力、挑战整体反应的时候,我会更广泛地使用前者。)戴维森的研究证明,恢复时间不同的人,大脑的活动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过了非常糟糕的一天,那么很有可能在走出办公室的一刹那心情变好。但是,那些只是很平常地工作了一天的人,往往迟至晚上还受到工作的影响。 虽然恢复速度缓慢的缺点非常明显,但我们要注意的是
  • boa487
    8年前
    回家后,情绪管理更重要 埃德·巴蒂斯塔(Ed Batista) 如今人们一天中最具挑战性的经历,不是发生在工作上,而是在回到家后的最初15分钟。 如今,许多人都工作压力大、焦虑感爆棚,而他们另一半的工作境遇也往往如此。但是,他们一天中最具挑战性的经历,不是发生在工作上,而是在回到家后的最初15分钟。 如果两个人在下班后的最初15分钟交流很顺利,就能让双方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在意和关心,他们会感到身心放松,也会更有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工作。然而事实却是,最初15分钟的交流往往不顺利,总是导致两个人懊恼又失望,甚至破坏了一整晚的心情。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不同的需求 由于个人需求不同,双方的精神、情绪状态通常都会存在差别,这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许多夫妻一走进家门就忘记了这一点。 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一个人辛苦了一天回到家,想要一个人先静静再开口说话。然而,更早到家(或者整天在家)的另一半却有着强烈表达欲。 即使两个人同时回到家,他们一天的工作经历也可能完全不同——一方经历了一系列工作冲突后,在回家的路上又是各种折腾;而另一方则工作进展地非常顺利,一路畅通地回到了家。 即使两个人一天的工作经历很相似,他们面对这些经历所需要的东西也可能非常不一样。有些人需要支持,需要向对方倾诉工作上的事,而有些人则需要安静思考一段时间。有些人需要娱乐消遣,有些人需要转移注意力,有些人需要喝一杯,而有些人只是需要一个拥抱。 不同的恢复时间 威斯康星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理查德·戴维森(Richard Davidson)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情绪和大脑结构、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他在2012年的著作《大脑的情感生活》(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中指出,人们从消极经验中恢复的时间有很大不同。(戴维森将这种特性称为“适应力”(Resilience),但是我更喜欢“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因为在讨论应对压力、挑战整体反应的时候,我会更广泛地使用前者。)戴维森的研究证明,恢复时间不同的人,大脑的活动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过了非常糟糕的一天,那么很有可能在走出办公室的一刹那心情变好。但是,那些只是很平常地工作了一天的人,往往迟至晚上还受到工作的影响。 虽然恢复速度缓慢的缺点非常明显,但我们要注意的是
  • 像花一样
    8年前
    最初15分钟可以应用在各种开场前的预热,意识到差异,表达需求,情绪管理及自我控制
  • 835420008
    8年前
    虽然恢复速度缓慢的缺点非常明显,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恢复速度快也未必更好。那些从负面经历中恢复很快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焦虑与不适的感受,需要对此在心理上保持距离,因此强迫自己进行恢复。这样一来,他们就很难从错误与挫折中学习,也会发现自己跟不上周围人的步伐。